《不对称》读后感精选( 四 )


《不对称》内封
而我以为本书还有更深一层在于,有关理解这一主题所展现出的矛盾态度 。
就Alice成功摆脱Ezra颁布的教条、想象完全不同的人的人生故事这一点,似乎证明了跨越身份与时空的理解的可能性,尤其是考虑到第二个故事本身是何等深刻的作品 。然而,第二个故事本身,却又恰恰对这种理解提出了质疑 。
在第二个故事中,主人公因为出生在国际航班上,而自动获得了美国国籍,并跟随伊拉克父母在美国长大 。作为二代移民,他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接受了移民地的文化,俨然一位新美国人 。然而,在伊拉克的战争的背景下,他的母国身份变得敏感,使他在英国海关被反复盘问,最终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还是被拒绝入境 。
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分为双线,与他在海关的遭遇穿插并行的,是他有关自己成长经历与亲朋好友的回忆 。也是在他的回忆中,战争的残酷与国际关系的无解谜题逐渐展开 。一面是无数平民被杀,一面是外国采访人员和官员在开圣诞宴会 。“我们不需要你们来‘作证’,你们的‘共情‘毫无想象力 。就连俄罗斯人都比你们强,连俄罗斯人都不见得能干出这种事,用坑坑洼洼的军旅铝杯喝香槟”,这样的控诉令人只感到悚然 。在许多当地人眼里,所谓西方人只将战争当作游戏——就如同大兵们将目标对象印在扑克上打德州以强化记忆这一残酷的隐喻 。这些情景,无法不令我想到《卢旺达大饭店》里那位西方采访人员的绝望——拍下这一切,然后呢,人们只会说一句太可怕了然后继续享用烛光晚餐 。
叙述者谈到他一位去过许多战区的朋友,后者跟他讲了一个悲伤的调侃:当外国采访人员来到中东一天,回去可以写一本书大谈如何解决问题;一周,可以写一篇文章;待上一年,一个字也不会写 。
也是这位朋友,当他回到安全的地方,他的痛苦反而更加强烈:
“你注意到人们用他们的自由做了什么——以及没做什么——然后你不可能不去评判他们……我开始想我们居然属于一个能够做下如此恶行的物种,想知道你待在这里时对人类负有何种责任,以及上帝正在和我们玩什么游戏 。”
而最能体现相互之不理解与不关心到达何等程度的,是一个在我看来已经应当称为荒谬的事情:
主人公同样在美国长大后来选择回故乡的哥哥,迎娶了一位伊拉克女子 。在婚礼上,这位归国的侨胞不遗余力地向妻子一家人解释美国“新年决心”的传统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在战乱中的伊拉克,人们对于未来的看法和在和平发达地区的人们实在太不相同,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是可控的,一切最多是一种“模糊的可能性”,也因此认为“新年决心”实在是疯狂又无用的想法 。当哥哥退一步说,至少有一些事情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比如说要多吃蔬菜、好好锻炼身体 。他得到的回应是,“你怎么知道你下个月买得起更多的蔬菜呢?谁告诉你明天不会宵禁,让你下班以后没法去健身房或者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