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动物园读后感摘抄( 二 )


《别人的动物园》的作者扬-莫恩浩特是德国的一名采访人员,多年来在《每日镜报》上为柏林的两座动物园撰写报道,难怪他对笔下的动物园的历史发展如此了解 。书的正文自德国纳粹时期最古老的动物园——柏林动物园开始讲述,它的主人是彼时与纳粹高层关系极为亲密的鲁茨-赫克 。作者在此讲述了动物园于战争年代下艰难的生存状况以及二战尾声柏林遭受突袭过后动物园的惨烈处境 。而战后的柏林动物园又在一片废墟中开始重建,进入了缓慢且艰难的重生之路 。
顺着作者的叙述得以梳理出德国在当时所幸存的动物园及其发展的整个脉络 。书的第二章由战后美苏等四国占领控制柏林后在铁幕之下东、西柏林人的日常生活开启,不同的生存形态对动物园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东柏林的动物园便是在当时的政治需求下诞生的,其园长便是本书序言中提到的两个竞争的动物园之中的其中一位主角海因里希-达特 。作者通过详尽且有条理的叙述向读者展示了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的背景下,不仅军备竞赛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就连动物园都成了一种实力的展示,或是一项政治操弄 。
当这场竞赛的一方主角登场,另一方自然紧随其后,随时间推移,西柏林动物园园长之 位落在了海因茨-格奥里格-科略斯身上 。本书第三章便是对他的生平进行阐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点,在这两位处于竞争关系的动物园园长之前,他们的前辈柏林动物园园长卡塔琳娜-海因洛特和莱比锡动物园园长卡尔-马克思-施耐德之间却是一直处于友好、互助和合作的关系 。同时在作者的笔下也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东、西德是存在着多家动物园的,可为什么东、西柏林的两座动物园会陷入最激烈的竞争之中?这耐人寻味的反差不禁让人思考后来的竞争究竟是政治形势所迫,还是人的因素呢?期待后面作者给出答案 。
东、西柏林的两座动物园之间的竞争就像那个年代东、西德之间的缩影,很直观的呈现了美苏占主导下各自一方的政治氛围,两位园长也在竞争中以对方为筹码为各自动物园的发展获取了成果,这其中的套路与军备竞赛何其相似 。书的第四章开始正式进入两园竞争的过程,首位出场的动物是熊猫“姬姬”,虽然只是短暂的在东柏林停留,却给动物园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达特的威望,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熊猫LOGO竟也来源于此 。
随着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东、西柏林的政治氛围也直接影响到了两座动物园的生存境况 。达特与科略斯都将人生的全部热情投入到动物园的发展之中,可是又能明显看出两个个性不同的人对他们各自事业的不同影响,这也是阅读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点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内容还是挺浅显的,关于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其历史书籍多有陈述,所以对这本书的关注点我更多放在了动物园自身发展及其人或动物的逸闻趣事上,比如大象“图菲”的缆车之行,肯尼迪的白头海雕“维利-勃兰特”,还有代管莱比锡动物园的迪特里希的遭遇,躲在麋鹿箱子里逃离东德的摩根,事件背后的起因虽让人唏嘘,但事件本身读起来还挺吸引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