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动物园读后感摘抄( 五 )


其次,动物园建设并不是园长一个人能完成,他们的雄心还需要依赖当地的政治高层的关系 。这是重要的通行证 。不仅如此,园长可以借此,不断以低成本的方式(注意,当时是战争状态)吸纳战败地区的动物,以及大量的战俘劳动力,以此完成自己的权力积累 。当二战结束后,虽然冷战时期开启,但东西柏林动物园这个所谓的建设过程(权力积累)基本完成 。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利用动物建造自己的动物王国?尤其为了动物而忽略自己的家庭,简直非常人所为 。此外,动物园还能引发男女性别上的领导权之争 。动物园园长到底由男人还是女人来担任,闹得不可开交,还得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 。
动物园的重要性,可以用“国家建设工程”来体现 。当这个容纳动物的场所被列为国家性质的工程项目时,所有人的积极性都为之调动起来,尤其在战后那种萧条、分裂的社会氛围下,它的号召仿佛成了一道光,即使它只是一个志愿工程,参与者最多只能获得一枚纪念徽章,他们收集足够多的工作卡标签的话 。
标签,会激发人们另一种政治意识,身份认同 。事实上,东西柏林动物园的建立与在德国分裂时期兴旺运营,基于东西柏林两瓣的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而东西柏林动物园又强化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柏林墙最终倒塌,东西柏林动物园也名义上合二为一,最终也迎来一位领导人管理两园,但东柏林人依然去东柏林动物园,西柏林人还是去西柏林动物园 。
关注动物园的人都会知道,今天的动物园营运多以经济为核心而非政治 。东西柏林动物园不一样,在两位园长竞争下,动物园的政治味道浓厚,园里动物甚至被安排作为国礼 。冷战结束后,两所动物园政治氛围,以及园内动物需要承担的政治任务才越来越少,今天园内的动物,也获得更宽广一点的活动空间 。“动物园从未像今天这样,一切工作都围绕吸引游客们而进行 。”
故事性叙事会让这本书增加不少趣味性,封面动感十足的动物也容易让人沉浸在自我想象的动物园里自由游览,所以它不是一本会增加读者负担的书,但它会增加读者对政治权力、对民众与动物生活的政治环境背后更深层问题的思考 。但还是不要忘了:
“在某种程度上,西柏林和东柏林本身就是两个动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