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后感怎么写?(12)


真情待人 。于漪老师说 , 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 只要有一点杂质 , 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 。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 , 有一个学生 , 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 , 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 , 会小偷小摸 , 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 , 改正了很多 。有一次 , 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 , 逃夜出走了 。于漪老师四处寻找 , 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 , 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 。于老师想 , 他会偷东西 , 怎么办?犹豫了片刻 , 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 , 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 , 缺少起码的信任 , 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 , 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 让他有一个好环境 。于是 , 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 , 是真心实意 , 全心全意 , 还是虚情假意 , 是前者 , 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 , 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 , 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 , 效果适得其反 。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
记真人真事 。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 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 。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 ,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 , 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 , 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 , 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 , 但读来真实可信 , 令人佩服 。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 , 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 , 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 , 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 , 只有阶级姐妹 。”于是 , 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 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 , 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 。另外 , 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 , 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 , 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 , 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 。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 , 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 , 读了让人更可信 , 更具借鉴意义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 , 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 , 但奇怪的是 , 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 , 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