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在狄德罗看来,修道院生活是泯灭和摧残人性的:
“当人们使一个男人或女人投身隐修生活和苦海的时候,这个人穿上了修道院的服装,并许下人院的誓愿,遵守院里一切不寒而栗的礼仪,但这些礼仪能使他那些连动物也有的功能一下子就中止了吗?”
“过修道生活的不是宗教狂,就是伪善者 。”
在《修女》小说的最后,苏珊逃出了修道院,但她随时都有被抓回去的可能,在一个宗教狂热的世界,她其实是无处可逃的 。
罗贝尔?莫齐称《修女》中讲的是身体的异化,其实何止是身体的异化,在一个身体被异化的世界,人的精神不可能不被异化 。
《拉摩的侄儿》:一切道德和美德的反叛者
《拉摩的侄儿》收录《拉摩的侄儿》和《这不是故事》两篇 。《拉摩的侄儿》是一部长篇对话体哲理小说,《这不是故事》是一则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爱情小故事 。《拉摩的侄儿》既是一场对话,也是一场争论 。谈话的一方“我”,代表普世价值的哲学家,另一方是“他”,音乐家拉摩的侄儿 。哲学家是道德的维护者,站在正义、责任、荣誉、亲情、理想一边;小拉摩是道德的颠覆者,站在金钱、利益、狡诈、冷酷一边,这个从家族遗传因子中继承了音乐天赋的青年,穷困潦倒,沦为食客,为了一小块面包也能抛弃一切羞耻感而在富人的饭桌上摇尾乞怜 。
《拉摩的侄儿》是对话体小说,结构上相对比较简单,但这并不妨碍狄德罗塑造一个鲜明、丰富的文学形象 。小说一开始,狄德罗这样描述小拉摩:
“上帝使我们这个国度里各种怪物应有尽有,这个人便是一位最稀奇古怪的人物,他是高尚和卑下、理智和不理智的混合物 。在他的头脑里,正直和不正直这两种概念,肯定莫名其妙地相互混淆,当他将天性赋予他的优秀品质表露出来的时并无炫耀之意,而将从天性获得的恶劣品质表现出来时亦无羞耻之心 。”
《拉摩的侄儿》整部小说其实就是对这段描述的具体呈现和诠释 。在与哲学家交谈(争论)过程中,小拉摩上演了一场场音乐会和独幕剧,让读者见识了小拉摩可爱而又可笑的形象 。
为什么在文学史上坏人的形象比好人更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坏人”呈现了我们大多数人不曾经历、不曾体验的生命的种种可能,小拉摩就是这样的一个“坏人” 。
对于被卡夫卡、博尔赫斯、埃科等的现代小说虐过的读者,这样的对话体小说在文本上构不成挑战 。如果想看看一个人怎么能把惊人的天分与同样惊人的堕落如何完美聚一身的,拉摩的侄儿是最好的例证 。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一场口无遮拦的狂欢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故事从雅克和他的主人一段漫无目标的旅程开始,关于主仆二人,我们既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也不知他们何去何从,他们在途中讲着各自的经历,对当时社会的流行议题,从小说艺术、宗教、阶级到男女关系、道德伦理等问题不断加以省思和辩论 。米兰?昆德拉对它赞誉有加,称之为“十八世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