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怎么写?( 五 )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 。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 。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 。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 。江东集团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孙权也是不小的人物 。孙权,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是个老成谋国的人 。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 。曹操他虽老谋深算,但他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极其出色,思维也很敏捷,值得我学习 。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 。在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 。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成为杰出的人物 。
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很马虎,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 。这其实是会读书 。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不做学问,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对的 。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 。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 。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 。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 。这说明青年时代的诸葛亮,心中充满了一种慷慨悲凉之气 。这长啸,这诗歌,应该寄托了他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和悲悯情怀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士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 。当然,光有这志向不行,还得有能力和条件 。诸葛亮就既有志向,又有能力和条件 。“每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有志向的证明;他后来治国家,平天下,定乾坤,就是有能力的证明 。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其实我现在也没把这段历史弄清楚,也无法弄清楚),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在这里学到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当然了现在不比那个战乱时期了,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不是让我们去结义什么的,是诚心,交朋友,待人要以诚相待,不能前脚交了个朋友后脚就出卖人家甚至害人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特点也都是双刃剑 。孙权是很重感情,但多情者往往多疑,情天往往也同时是恨海 。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打仗的方法,还有我们要向古代人学习他们的知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