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着的底气,真不是物质能给的

物质生活是人的外衣,光鲜亮丽的衣服,自然会增加一个人的气色 。
但是再好的衣物,也改变不了人内在的东西,梭罗说:一只呆头鹅,再怎么打扮,也是呆头鹅 。
诚如梭罗所言,再丰富的物质,也掩盖不了贫瘠的内心,除非他不说话,一说话,内在的贫瘠就出来了 。
俗人穿上僧衣,也只是俗人,而佛就算袒露着肚子,什么也不穿,身上也佛光闪闪 。
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着的底气,真不是物质能给的
文章图片

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着的底气,真不是物质能给的
文章图片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一举成名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命运坎坷,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舅家里 。
很不幸,疼爱她的舅舅没多久也去世了,剩下舅妈,对简爱可不怎么友好,她视简爱为眼中钉,对简爱是又打又骂 。
舅妈对自己亲生的孩子很好,给他们漂亮的玩具,什么家务也不让他们干,对简爱呢?又打又骂又不给玩具 。
总之,简爱是寄人篱下,她缺乏漂亮玩具,也没有漂亮衣服,连偶尔躲起来看书,还要被各种挤兑 。
她的处境,比舅妈家的佣人还要尴尬,因为她年幼体弱,干不了佣人干的活,所以被嫌弃比佣人还不如 。
但是简爱从来没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什么,表兄妹们不和她玩,她就自己玩,心里还看不上他们的粗鲁,人家欺负她,她就还手,哪怕打不过,也要反抗 。
孩子就这点好,不知道自卑是啥,别的小朋友有漂亮的玩具,自己没有,最多只是羡慕一下,从来不会考虑到身份地位物质上的问题 。
对于孩子来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看见的人,还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这个人不是少爷,不是公子,而自己也不是穷人 。
鲁迅在《故乡》里,写少年的闰土,天真活泼,不知道鲁迅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他告诉鲁迅许多有趣的事情,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那时候,两人可谓亲密无间 。
可是很多年后,闰土成了几个孩子的父亲,鲁迅回乡再见闰土,原本还挺激动,可是闰土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说起曾经两人一起玩,他只是一个劲地说,那时候不懂事 。
如果说少年的闰土在鲁迅面前,或者说在生活面前,是站着的,那么中年的闰土大叔,却跪起来了 。
曾经他站着,可让他站起来的,不是物质 。
现在他跪着了,让他跪着的,却真的是物质了 。
简爱也是站着的,虽然她很穷,力气也小,干不了什么活儿,但她就站在那里,什么也不能让她跪下 。
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着的底气,真不是物质能给的
文章图片

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着的底气,真不是物质能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