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读后感精选( 二 )


如果说这本书有缺点的话 , 似乎可以说是其过于“厚重”吧 , 会使普通历史爱好者“望而生畏” , 觉得读起来可能压力比较大 。页数太多 ,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是对普通读者的考验 。而无插图的设计 , 在这个读图时代显得难能可贵 , 但也可能会吓走一批对纯文字阅读不感冒的人 。
建议再出一个线性叙事的精简版或者插图版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说 , 历史剧的内容创作应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此书为宋太祖相关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大事不虚”的主体框架甚至许多“小事不拘”的生活细节 , 非常适合进行再利用 , 至少可以尝试改编成影视剧 , 相信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
《宋太祖传》读后感(三):二十五年磨一“传” , 史海问道思君狂——阅读《宋太祖传》
从“后记”开始 , 能把人读感动了的 , 《宋太祖传》算是近年来读过的很有代表性的一本 。这是一本从邀稿到交稿 , 历时25年的书 , 这是一本在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主持者乔还田先生看来 , “可以传给子孙读的”书 , 这是一本由山东大学宋史研究专家王育济先生和范学辉先生合作完成的书 , 这是一本本书主要作者之一范学辉先生以虚岁50的年纪因病英年早逝 , 而未能看到本书面世的书 , 事实上 , 这本书的作者除了王、范两位学者外 , 还有葛焕礼、杨加深、张荣波、何昭旭、宋世桢、陈晓莹等学者 , 全书最后由王先生“通改和定稿” , 而范学辉先生“负责对全书史料进行了通检与核实” 。某种程度上 , 可以代表山东大学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成果集锦 。
历代帝王传记 , 是传记 , 第一性当然是史学的 , 但也不排除文学 。比如本书中就宋太祖评论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事 , 岂为吾虏也”的评论 , 分析指出 , 这既是一流政治家对一流词家的认同与赞许 , 似乎也是对“曲子词”的一种极其朦胧的期待:“词”是否可以有更宏大的主题?“词”作为儒家“斯文”不灭的载体 , 应当有助于“文治”的政治理想 。正是这种伴随着批评和期许的理性包容 , 为宋词发展提供了一个隐约的方向 。北宋中期的“豪放派”词风 , 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形成的一个文化高峰 。本书在这里还引用了王小舒先生(2003年)关于宋初的诗词“比五代要来得收敛、‘干净’……与晚唐五代香奁体、宫词的盛行形成了鲜明对照”的观点 , 和徐安琪先生(2007年)的观点 , 来帮助读者理解宋太祖与宋词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