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庙景区导游词怎么写?( 二 )


人们称赞虢国太子的忠义,便把他和扁鹊采药的山峰称为“太子岩” 。太子岩位于内丘县城西部30公里处,险峰千仞,峻岩百层,草木丰茂,松柏秀荣 。
自周代以来,相继建有诸多庙宇,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相汇的风景胜地 。
太子岩山腰有太子洞,昔有太子楼,楼后有洞,相传虢国太子曾在此居住,并与扁鹊一起采药 。
太子楼始建不详,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重修,今楼废洞存,洞凿于山壁上,深2丈,凭栏东眺,可见松柏苍苍,白云出岫,红日升空 。明至清
2006年05月25日,扁鹊庙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扁鹊庙,俗称神头庙,又名鹊王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西21 。8公里的神头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 。
内丘扁鹊庙,始建年代久远 。据《魏书?地形志》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 。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 。
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 。
周显健中安国军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 。
清康熙七年(166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不可胜记” 。
据庙内现藏碑刻记载: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华四出”;复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修缮后,“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巍然可观”;金明昌元年(1190年),内丘县令赵实率众监修后画檐雕梁,所以称之“其庙自古以来未有似今完备者哉” 。逾数十载,又一场劫难火焚,荡然无存 。
大蒙古国国朝龙兴癸未岁(1223年),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元提点太医颜天翼纠材募工,重修之,后经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历六年(1587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1621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等修缮 。
扁鹊庙群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由扁鹊殿、后土殷、玉皇殿、三霄殿、百子殿、药王庙、山门、献殿、回生桥、桥楼、碑楼、三清楼阁、道士院等2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总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是北方典型的道教庙群 。
屋顶类型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卷棚顶等 。由这些屋顶类型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说明古代工匠们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