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庙景区导游词怎么写?( 三 )


庙群形制的特点:四周群山环绕,诸殿坐落其中,庙前河水涓涓,地势逐渐加高,依山随势建筑,轴线对称分布,景致独具特色,实属风水宝地 。
总体建筑以天(玉皇)、地(后土)、人(扁鹊)三才者布局,其中三大殿为整个庙群的主体,配殿建筑与主体建筑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格局,乃一方胜地 。古时,帝臣官宦、文人骚客、隐人居士、善男信女,莅此揽胜观光,朝山祭圣 。又为这里留下了众多得诗碣、碑文、石刻等文物古迹 。
扁鹊殿为该庙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属大式建筑,是祭祀扁鹊之处所 。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通高11.1米,面阔七间,长21.78米,进深三间,宽9.94米,占地面积426平方米 。系单檐布瓦九脊歇山顶,柱网布局采用减柱、移柱并用,扩大殿内空间 。四周斗拱44攒,单材12.5、足材18厘米,为五铺作双下昂里抄计心造 。梁架结构为六椽前后对搭牵用四柱,彻上露明造,无施叉手,托脚、各节点均施攀间拱及驼墩支垫,经修缮后仍保留元代的建筑风格 。
据明万历六年《重修鹊山庙记》碑载:“……是故由周而来,历二干载矣,人之骏奔,而俎豆者……” 。说明祭祀扁鹊的活动久远 。既然有祭祀活动,那么最起码要有祭祀的场所,所以祭祀的场所也可能是一座不成型的小庙,也许原庙的建筑开始较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其崇敬程度的升级,其庙逐渐变大 。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来看:西汉以前以高台建筑为主,主要建筑是宫殿、都城及礼制建筑;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直至消失,木结构建筑兴起,主要建筑出现寺庙等建筑 。可见原来的小庙只不过是现存建筑的雏形,扁鹊殿的成型建筑年代在汉或早于汉 。为何建筑年代如此久远,可现存的建筑竟为元代建筑风格呢?该殿千余年来,风剥雨蚀,饱经沧桑,在历史上曾毁于兵燹、或人为的破坏等,保存至今实为不易 。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人们对扁鹊其人、其庙的追崇、钦佩程度,也充分体现出该殿的名望和价值 。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元朝初年,其殿现存的大木构件也多为元代 。在1997年落架大修清理该殿基础时,竟发现原基址比现存的基础要大一圈,四周各外沿1米左右 。说明现存大殿是元初在火焚后的废墟上重建的 。可证实在元代前该殿四周确带房廊,这样正好和历代碑文记载相吻合 。
整个庙群是以扁鹊殿为起点,增设了具有道教色彩的庙宇,形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道教庙群 。
近年来,通过多种集资渠道,对现存的扁鹊殿、后土前殿、后土总司殿、药王庙、广生殿、山门、回生桥、玉皇殿等古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保持原貌,修旧如旧 。各种建筑和谐相融,与历代官吏,名人题写的诗碣、碑文及九龙石柏、扁鹊墓地等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也折射出自建庙至历代修庙的沧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