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 那么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 。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 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如 , 月相观测的周期较长 , 一般来说会要求学生观测半个月的时间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 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 , 并做好记录 , 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则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 要使竹竿与地面垂直 , 要准确记录竹竿影子投射的位置和时间 , 尽量减少误差 。
地理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最后的实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
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化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 , 大多数的地理实验都属于模拟实验 , 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与实际相接近的替代品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 , 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 。如关于“热力环流”的实验 , 很容易出现玻璃缸中的烟雾不按规律飘动的现象 , 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 , 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 , 应该如何改进 ,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改进后的实验再做一次 。这样 , 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3、养成关心社会环境变化的习惯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原理 ,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 , 能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 , 在一定程度上使地理课堂的深度得以延长 。如 , 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频繁遭受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 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建设三峡大坝引起的 , 教师可以就此现象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 充分考虑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 。关键不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 , 而是形成多角度讨论问题的习惯 , 使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 不要片面的轻易下结论 , 而是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客观的思考 。
4、形成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
- 校园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 档案转出介绍信怎么写?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何写?
- 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承诺书怎么写?
- 旅行社营销工作计划怎么写?
- 初二开学周记如何写?
- 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格式怎么样?
- 农业银行自我鉴定怎么写?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如何写?
- 没去升旗检讨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