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怎么写?( 三 )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采访人员是不容易的 。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采访人员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 。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采访人员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采访人员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 。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 。事后我才体会到:采访人员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 。”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 。”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 。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 。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采访人员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采访人员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 。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 。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 。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