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

1、过年习俗文化(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 , 或抒情 , 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 , 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 , 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 , 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腊月三十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 , 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 , 喜气洋洋 。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 , 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俗称“迎婿日” 。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 , 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 , 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
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财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 。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 , 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
【正月初四】
农历正月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又称为“羊日”,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全家一起吃折罗 。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
另外,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 。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 , 然而没有不吃的 。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 , 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
这一天,在许多地方都有送穷的做法 , 只是具体仪式和称呼有所不同 。
【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 。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 。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 。所以称为“挹肥” 。农民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 , 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 , 谓之送穷鬼 , 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
【正月初七】
中国民间称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 又称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 。古时,这天人们比较注重饮食、剪彩胜 。在人日也多有占卜的做法 。据说这天“天气清朗人无?。貊卜缪┯性值墶?。现代人一般不过人日 , 不过作为年的最后一天,还是要做些形式上的讲究,比如这一天晚上鞭炮就放的格外响亮 。
【正月初八】
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初八日的称呼也不相同,或叫“顺星日”、“祭星日”、“八仙日”,或叫“转八日” 。我国一些地方也在初八日进行占卜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 , 天阴则年歉 。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 , 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 。在北京通县,“正月初九日及十九日 , 士民争往城西留台尖登高,谓之‘逛燕九’ 。”而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如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以初九日为玉皇诞辰,并有一些祭祀活动 。在四川合川,初九日,男女备香烛,到纯阳山祭祀吕祖,叫做“登高” 。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
【正月十五】
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 。此外,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 。扫尘后及时更衣 。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 。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
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 。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 , 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 。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腊月三十—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大年初一磕头拜年 。人们天不亮吃过饺子后 , 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就开始走街串巷给同族长辈拜年 。若晚辈是小孩 , 或新婚媳妇,长辈都要给几个压岁钱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要在丈夫陪同下回娘家过年,礼物要成双讨个好彩头 。同时,晚饭前要赶回婆家 。一般也会拍张全家福记录 。
大年初五赶五穷 大年初五赶五穷 。“破五”当天打扫卫生,放鞭炮,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大年十五闹元宵 大年十五元宵节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碗元宵或饺子,再给自家小孩准备一盏灯笼上街玩耍 。
大年十六逛庙会 基本上来说,过完庙会,整个年就算过完了 。

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

文章插图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的寓意是什么?寓意: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 , 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扩展资料:
掸尘扫房的注意事项:
1、在中国民俗里认为,在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这一天,家中的成员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必须和和气气 。如在这天争吵,会增强晦气的力量,哪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没用 。
2、打扫的工具方面,用有辟邪除秽效果的青竹叶 。因为青竹叶能清除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有助一家人迎接好的气场 。打扫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每个细节都要做好,如需要翻箱倒柜,记得注意轻拿轻放物品,更不要打破损坏 。
3、可以翻箱倒柜打扫卫生 , 但是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打破损坏物品 , 如有不慎 , 则要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认错后小神不再汇报你的过错 。
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

文章插图
3、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 。虽说二十四,扫尘日 , 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 。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 , 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
扫房子有什么讲究
1、这一天,人们从早忙到晚,希望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却很少有人注意大少次序,有人从卧室开始 , 有人从厨房开始,还有人从门口向内扫,总之 , 都希望扫除穷运、晦气,留下福气 。正确的扫房做法,最好是判断一下过去一年家中整体的运势如何,再去打扫 。如果去年全家人的整体运势顺顺利利 , 那么可以从大门口开始,接着再往屋内打扫,寓意着把旺气收回到家内的意思 。但如果去年运势不是太顺心 , 那么可以从屋子的末端开始,往大门口打扫,寓意着把过去的晦气都彻底地扫出家门 。
2、在中国民俗里认为,在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这一天,家中的成员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必须和和气气 。如在这天争吵,会增强晦气的力量,哪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没用 。
3、打扫的工具方面,不妨用有辟邪除秽效果的青竹叶 。因为青竹叶能清除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有助一家人迎接好的气场 。打扫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每个细节都要做好,如需要翻箱倒柜,记得注意轻拿轻放物品 , 更不要打破损坏 。如有不慎,则要心中念一声对不起,大神不在小神还在,以免留下过错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传说
传说之一:玉帝的恩赐
有一则传说是,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 。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 。
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 , 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 。
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 , 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 , 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
传说之二:三尸神
传说 , 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 , 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 , 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 , 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 , 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 , 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 , 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 哪户不清洁 , 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 , 清扫尘土 , 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 , 永拘天牢 。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 。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 , 直忙到大年夜 。
腊月二十四扫尘的寓意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 , 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出生的人好吗
今天出生的人,大多好学且才智出众 。整体大运方面:少年时期较不顺畅 , 行事略有多阻碍、波折的感觉;中年以后运势逐渐提升,能顺利发展事业,财源广进 。这天的人必须留心家庭生活的和睦相处 , 多有是非纷争,但若是远行外出发展,则容易获得贵人相助 。已经结婚之人,夫妻感情和顺融洽,家庭圆满无忧 。到晚年的时候,运势已趋平顺,财务状况丰足良好,生活方面也吉利安泰,少有烦恼,可以说是快乐富足的好命 。
性格:二十四日出生之人,个性开朗亲切、乐于助人,因而受到他人的拥护与爱戴 。个人特质方面 , 除了深具才能之外 , 行事专一的态度也使二十四日出生之人能够贯彻始终,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
整体大运方面:生性喜好积存财富的你,天生具备理财观念,除了能够开源之外,也相当懂得节流,因此一生财务丰足,少有匮乏的疑虑 。事业方面,出外发展容易逢遇贵人相助,若有机会赴外地工作,应把握机会 。婚姻方面 , 由于命中有刑克妻子之害,因此最好婚配命格强硬的对象 。大体说来是属于昌盛繁荣的命格 。
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吗:是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 。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那时候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还是同一天,都是腊月二十四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皇帝都要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既然皇帝在这一天祭灶了,民间就只能推后一天 , 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 , 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虽然后来没有官家百姓的说法,但是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 , 所以小年延续了官三的传统,而南方离政治中心远 , 小年保留的还是民四的传统 , 所以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
很多地方的小年是特殊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很多地方的小年都是特殊日子,南京的小年在元宵节那天,这是历史的缘故、明代朱棣篡位后实施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 , 心里怀念朱允炆的宽政,因此在南京地区小年是正月十五元宵那天 。除此之外 , 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天都称为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除夕当作小年夜 。
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

文章插图
4、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个节日的名称、习俗、来历是什么?1、忙年(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 , 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 , 喝豆腐汤 。
2、年二八
年二十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红,有的地方年二十八开始贴年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
(1)“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 ,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天晚上((月大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廿九日)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月穷岁尽”,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 谓之挨年近晚,人们都要除旧布新 , 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
(2)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 。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 , 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
(3)大年三十下午,祭祖、吃团圆饭,年夜饭后有发压岁钱和燃灯照岁(或熬年夜)的习俗 。 
4、正月初一
(1)正月初一原名“元旦” ,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祭祀神祖、祈求丰年主题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 , 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 送旧迎新 。
(2)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 称为“满堂红” 。正月初一凌晨拜神,下午祭祖 。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 。新年的初一 ,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 , 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
5、正月初二
(1)大年初二开年,拜神,开年饭 。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 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 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2)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 , 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 , 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 ,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
3、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 
4、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 , 迎神接神 。《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
【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5、正月初五
(1)正月初五 , 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 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 。
(2)同时 , 这一天又俗称“破五” , 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称破五 。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 , 寓意着招财进宝 。
(3)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 
6、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 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 
7、正月初七
(1)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 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
(2)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 , 人胜是一种头饰 , 又叫彩胜、华胜 。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
(3)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 
8、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 
9、正月初九
(1)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 。有说“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四御” , 是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 。
(2)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
10、正月初十
(1)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如东边勇)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 。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
11、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 , 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  
12、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 , 做醮,标炮等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 
13、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 。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 
14、正月十五(元宵节)
(1)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烟花、闹元宵等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 整整十天 。
(2)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
(3)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 , 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只是现今,很多的习俗已经不在了 。大概是北方相对于南方的繁华有些平淡的缘故,古老的传统在这里却得到了真实的保存 。这首歌谣就能解答你的问题!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 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 , 二十九去买酒,三十铜钱饺子和拦门棍 , 大年初一扭一扭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 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 。明末清初 , 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闻名远近 , 称为“包灯” 。这天,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 。傍晚,农家有煨百虫、放烧火、爆白花之举 。人们还要请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难问题 。解放后,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二十三糖瓜粘(又叫二十三祭灶官) 过去每年古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灶王爷),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觜,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扫房子 灶王爷上天报告后,上天会派天兵来“视察” 。为了打发天兵,人们第二天就开始动手打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成了延续时间最长久的传统习俗 。家住新乡市文苑小区的丁先生今年48岁,对小时候如何过二十四这天记忆犹新:“这一天是最忙的,全家大人小孩儿都要帮着干活 。扫房时把家具用床单都蒙上,拿上绑着长把儿的扫帚把屋顶、墙壁、门窗……全部清扫一遍 。”除了延续灶王爷的传说外 , 对“二十四 , 扫房子”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腊月扫尘可以扫来福气 。”此外,古籍《吕览注》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 。”看来岁末大扫除还有驱除疫病之含义 。二十五磨豆腐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 。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 , 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 , 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这也就有了“二十五 , 磨豆腐”的说法 。二十六去割肉 腊月二十六 , 离春节已是很近了 。在过去 , 割肉的工作就是在这天完成的 。二十七蒸枣山在腊月二十七蒸馒头、蒸枣山的风俗据传起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打仗路过商丘沙河 , 当地有这样一个规矩 , 要想平安过河,必须用人头祭奠河神 。诸葛亮心地善良,叫人用面做个和人头一样的馒头替代,最终平安过了河 。从此,当地就开始流行用“人头馒头”祭神二十八贴年画 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年画了(有的地方是年三十贴) 。二十九去买酒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缺的一天 。到这一天,基本上该准备的年货都应当准备好了,只是一些零星东西需要在这一天买 。看似简单,但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 , 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了,到过年时不一定能买上 。三十铜钱饺子和拦门棍 三十,包扁食 。过去,包扁食时人们常常将数枚硬币包入扁食里,初一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 。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在大门口放一根桃木棍,防“野鬼”进家 。在安阳工作的魏玉修告诉采访人员,在他们村,村民还有在门口横放一根桃木棍的风俗 。他说 , 拦门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告诉乞丐,春节该回家过年了,不能再走家串户乞讨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 , 明朝时 , 朱元璋派常玉春、胡大海在平顶山一片讨伐“北国鞑子” 。由于战况激烈,当地多次易手 。为避免遭误杀,朱元璋军队到时家家户户都挂出“南朝”牌;“鞑子”打回来再换上“北国”牌 。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命令将这些刁民全部杀掉 。除夕之日,胡大海、常玉春带兵杀来 。追杀之际,一名青年背着一位老妇人奔跑,青年被截住后跪地求饶:“求你们把我杀了吧 , 把我老母留在世间!”胡常二人深受感动,便告诉男子:“快回去,关门闭户,在门外放一拦门棍,我们下令见有拦门棍的人家不杀 。”青年将此事告诉了村民,村民们都在门口放上一拦门棍 。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 。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 。” === === ===
采纳哦
1 , 忙年(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忙碌年 , 也叫“小年” 。小年不是指节日 。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 , 叫小年的节日不一样 。春节期间的主要民俗活动有春联、扫地、祭灶等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典的开始和铺垫 。主要有两项活动:扫除春节和祭祀厨房 。此外 , 还有吃厨房糖果的习俗 。在一些地方 , 你需要吃火,糖蛋糕,油蛋糕和豆腐汤 。
2,年二八
大年二十八,旧的新布被拆掉了,旧的新年红也被拆掉了 。有些地方开始贴新年红 。广东有句话叫“农历二十八,洗得邋遢”,意思是全家都要呆在家里打扫卫生,贴上新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夜
(1) “除夕”是指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夕、除夕等,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个月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农历二十九日) 。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 。除夕是一年的结束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年底前除掉老人,并在明年改变新年 。
(2) 除夕是告别旧迎新、团聚家庭、祭祖的日子 。由于农历除夕在正月三十日,而在正月二十九日,所以除夕的日期不同于29日和30日 。然而,无论是29岁还是30岁,这一天通常被称为“大年三十” 。
(3) 除夕的下午,有祭祖、合家团圆的习俗 。晚饭后,有一个习俗,除夕寄钱,点灯(或煮)一年 。
4,正月初一
(1) 农历正月初一最初被称为“元旦” 。“元”的原意是“头”,后来扩展到“始” 。从正月初开始,以拜年祈福、祭神祭祖、祈年为主题 。在春节的早晨,当门打开时,首先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打开鞭炮”,送走旧的 , 迎接新的 。
(2) 鞭炮声过后,地上尽是碎红,像织锦 。它被称为“充满红色” 。正月初一清早,下午拜神拜祖 。许多地方都有在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食的习俗 。大年初一 , 人们早起,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 打扮整齐,出门探亲访友,祝新年快乐 。
5 , 正月初二
(1) 元旦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年 。这一天 , 已婚的女儿回娘家,请丈夫和女婿一起去,所以俗称“迎女婿节” 。回娘家的女儿一定要带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孩子,在娘家吃午饭,但晚饭前一定要回婆家 。
(2) 女孩回家后,如果家里有外甥,阿姨就得再付钱,虽然她已经在大年初一把它送到除夕了,但这次意义不同 。潮汕人把这种习俗称为“日食” 。顾名思义 , 这只是午餐 。我女儿晚饭前得回婆婆家 。据占书讲 , 正月二是狗日 。
从腊月二十四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称谓怎么讲,过年习俗文化

文章插图
5、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是什么日子:南方小年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为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 , 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 , 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 , 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和送神日
扫尘日和送神日 , 是一个人们把人情温暖注射在不可知的神明身上的日子 。人间老百姓以为 , 神明用近一年时间忙碌的看顾每个奉祀者,也应该有个休息的时候 。而且 , 人们想到地面的官府必须休息 , 又想到人间的官员也有回京报告的必要,便推论说天庭诸神也需要这一制度 。於是,人间为天庭安排了假期的时间表 。
人们选择整年中的这一天 , 以这一天起作为神明的休息日,也反映了人们对入年界或送年的集体认识 。整个社会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把工作搁开,腾出时间,处理自己的事,为新年作准备 。古代人相信万物有灵论 , 以为家中的刀、井、灶各种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间以此种说法建立了不滥用和浪费任何资源的习俗 。人们也是基於这种信念 , 认为必须选择一个日常以外百无禁忌的日子清扫屋子 , 让自己的环境可以年年整洁,不会太杂乱和肮脏 。最适当的日子,是选择在新年之前的6或7日,为迎新送旧作好准备 。
不让灶君上天庭禀告是非,表面上是针对神明,而传说的内涵却警惕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互相沟通、了解,减少说他人是非 , 避开恶言坏语和互相闹矛盾 。在旧时代妇女不出门,却总会在灶房相聚,这一传说是藉神明为警诫的来源,防止社会活动范围不广的妇女,常以家中人事为话题 。它符合人们希望一家和谐、不想家中是非诸多的意愿 。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的传说
传说之一:玉帝的恩赐
有一则传说是,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 。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 。
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 , 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 。
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 , 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
传说之二:三尸神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 , 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 , 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 , 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
一次 , 三尸神密报 , 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 , 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 , 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
腊月二十四扫尘有什么讲究
1、这一天,人们从早忙到晚,希望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却很少有人注意大少次序,有人从卧室开始,有人从厨房开始,还有人从门口向内扫,总之 , 都希望扫除穷运、晦气,留下福气 。正确的扫房做法,最好是判断一下过去一年家中整体的运势如何,再去打扫 。如果去年全家人的整体运势顺顺利利,那么可以从大门口开始,接着再往屋内打扫,寓意着把旺气收回到家内的意思 。但如果去年运势不是太顺心,那么可以从屋子的末端开始,往大门口打扫,寓意着把过去的晦气都彻底地扫出家门 。
2、在中国民俗里认为,在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这一天,家中的成员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必须和和气气 。如在这天争吵,会增强晦气的力量 , 哪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没用 。
3、打扫的工具方面,不妨用有辟邪除秽效果的青竹叶 。因为青竹叶能清除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有助一家人迎接好的气场 。打扫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 , 每个细节都要做好,如需要翻箱倒柜,记得注意轻拿轻放物品 , 更不要打破损坏 。如有不慎,则要心中念一声对不起,大神不在小神还在,以免留下过错 。
4、可以翻箱倒柜打扫卫生,但是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打破损坏物品 , 如有不慎,则要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认错后小神不再汇报你的过错 。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习俗
习俗一
民间相信灶君有责任监视一家人的善恶行为 , 所以民间送灶时,不仅准备牲礼和燃烧金银纸,人们也会另外为灶君老爷奉上糖果、麦芽糖、糖瓜、蜜瓜以及汤圆之类;总之,把供品弄得又黏又甜,是希望灶君的嘴巴吃得又黏又甜的 , 动机就是把神明封住嘴巴,不让灶君回天庭胡乱禀告 。
另外,也有些人流行用敬灶时的第二巡酒涂灶门或者以黏糖黏灶门 , 目标也一样 , 这也是要灶君变成醉司命或者甜口司命,使他到天庭后说不出坏话 。
习俗二
民间有人以为祭灶的供品不能太丰富,这一天敬神,应当在祀求时向灶君诉说供品不丰富的委屈,希望他为了来年有更好的供品,向玉帝禀告这一家庭的好事,求玉帝赐福本家 。
习俗三
腊月送神上天 , 除了烧送财帛也要另外为神明烧甲马,这是一种印有马匹、官帽、弓箭、刀枪和衣甲的黄纸张 。烧甲马,代表着为上天庭的神明打点行李,以壮行色 。
习俗四
在男权社会,原本有男子不拜月 , 女子不拜灶的习俗,年年由男子主持祭灶 。但本世纪战后,风气之改变更剧烈,由于男子忙碌于事业 , 因此祭灶的责任,常落在处理家务的妇女身上 。
习俗五
封建时代,官府都选择在送神回天庭后封印休假 。有些寺庙亦会以神明回天庭、民间无神可拜为由,在这一天封门休息 。
从这一天开始,官府甚至寺庙都休假,不忙拜神与公事,但是家家户户从这一天起开始为应付年关而忙 。许多人家都忙着办年货,又忙着制作年糕和发糕等应节品 。
习俗六
这一日起 , 亲友之间也有互相请客、互相送年糕和礼篮等礼物,称为送年 。家中有丧事,或者办丧事不到一年的人家,不能制作年糕,却可由亲友赠送 。
习俗七
人们在当天或稍后 , 会举行大扫除 。大扫除之际,一般会准备据说是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