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心》读后感锦集( 四 )


作者在书中指出 , 在学习《论语》内容之前 , 用身体记诵其篇章是重要的 。一旦《论语》的章句在儿童的体内落下种子 , 我们就可以预期 , 随着儿童的成长 , 这些种子也会发展为血肉……《论语》教人心怀仁爱与谦逊 , 这是符合日本人原来就有的感性的 。在过去的时代 , 有许多立足于《伦理》教导的“有坚定原则的大人” , 但现在 , 他们不见了 。在重估《论语》价值的背景下 , 也必然会有这样的社会倾向:在这个令人困惑的世界上 , 恢复日本人起初具备的那种感性 。
作者关于孔子扮演的角色和《论语》的性质的解读和诠释 , 这种立意出发点与日本人的崇高道德和抱负不谋而合 , 日本人一直在践行《论语》中描述的“信” , 也即 , 言行合一 , 或信任他人 , 并且使这些品性成为国民性情的一部分 。换言之 , 一千多年来 , 日本人已经挪用了《论语》的理想 , 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 。《论语》是一本可以用大量的生活经验 , 来打动成年人内心的书 。孔子绝非我们无法触及的圣人 。他是一个在春秋乱世 , 历尽困难和冲突 , 还一直努力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人 。他的学说 , 作为如何在现世生存的具体的智慧 , 也可以帮助今天的我们 。加地伸行认为孔子和《论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现世生存的具体的智慧” 。而日本人 , 就是通过教育习得这个智慧 , 就如同宗教带给个人和社会的教化功能如出一辙 。
加地伸行在《论语之心》中通过指出《论语》中的革命思想 , 更有意地把儒家看作一种古代宗教 , 和由孔子及其弟子构成的 , 一个类似于某种崇拜团体的群体 。这个意义上说 , 日本人对《论语》的兴趣涉及了对特定的 , 心的习惯的教导 , 而且他们往往也认为 , 这些信念、态度和感情构成了某种为日本所独有的、真正日本的东西 , 这也日本儒学热的一个突出特征 。在日本 , 人们对研习《论语》不仅是把它当作一部更加人文主义的伦理准则来读 , 尤为重要的是 , 他们把它当作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来膜拜颂读 。所以说 , 这本书也会带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和假设 , 具体的问题和深思之处 , 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了 。
《论语之心》读后感(四):日本人眼中的《论语》是什么样的呢?
我有一部非常喜欢的韩剧 , 叫《成均馆绯闻》 , 你别看这个名字里面带着绯闻二字 , 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的电视剧 。这个电视剧写了古代韩国的最高学府成均馆里的一群儒生 , 里面有大量的中国文化的元素 ,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提到的《论语》 。学生们在成均馆的第一节课 , 老师丁若镛就给他们表演了让人眼花缭乱的魔术 , 然后因势利导 , 提出“君子不器”、“学则不固”的观念 , 让初入儒学之门的一群成均馆儒生非常震撼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 , 丁若镛说:“所谓《论语》 , 就是固执的老头孔子和他的聪明的弟子们对于要建立怎样的一个世界的问题进行的讨论 。” 当时看这节课的时候 , 真的是非常震撼 , 虽然我以前模模糊糊知道《论语》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 但是那次才是第一次确切知道《论语》是如何在国外征服世界的 。真的是非常震撼 。我把这个片段保存了下来 , 差不多一个月要重温一次 。借由这个片段 , 我也牢牢地记住:《论语》 , 是一本儿一生里一定要一读再读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