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舒适心理学:如何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受伤感》读后感摘抄( 六 )


这种人就是自恋型的人 。
判断身边有没有这种人的方法很简单,心理学家认为,就看这个人是否对所有的批评都非常敏感 。
加藤谛三还给出了一个画像:年纪不小总是一脸抑郁的人,多数是自恋的人 。
自恋的人希望满足自我陶醉的需求,他们总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方要是没有赞美认可他们,他们会难受 。
当他们还沉浸在“我很厉害,值得炫耀”的情绪里,如果我们告诉他们,“你还好,没有那么厉害”的评价,他们就觉得这是恶意的攻击 。
深入分析,这些人其实就是不自信 。
他们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嘉奖,如果你想跟这种人交往,成为他们的朋友,请记得随时告诉他们:“对,就像你说的那样”、“你说得没错” 。
我们每天都在跟别人打交道 。
包括父母亲人,爱人朋友,同学同事等 。
在交往中,我们要么感到快乐满足,要么感到痛苦难受,甚至还容易收到伤害 。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
要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受伤感,我们就要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活法 。
加藤谛三在《人际舒适心理学》中指出:了解自己是与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 。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才能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
通过认识自己,我们重塑关系 。
通过关系,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
人际关系对每个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
我们需要改善沟通、看清错误的人,释放自己的压力,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建立正向的朋友圈,享受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感 。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
《人际舒适心理学:如何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受伤感》读后感(四):“为何受伤的是我”:日本人生问题咨询栏目主持人这么理解
在生活中总有这一类人,他们认为自己很努力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别人,但是别人似乎总是不领情,甚至可能还会反过来伤害自己,因此会心生“为何受伤的人总是我”这种心理,进而气愤不已,甚至郁郁寡欢 。
在亲密关系中,有不少“怨侣”都会进入到这种状态中:一方似乎很努力地为对方付出,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另一方似乎无动于衷,甚至若即若离,有时候甚至会想逃离,甚至就是用那些比较“出格”的方式决绝地断绝这段关系,这些人很容易被贴上“渣男”、“渣女”的标签 。
然而,在日本“人生问题咨询”栏目主持人加藤谛三看来,这种“为何受伤总是我”的心理其实是自我毁灭型人格的体现,需要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反思 。
加藤谛三,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他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是日本知名心理学专家、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他也是一位知名主持人,主持“人生问题咨询”这个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