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变成真的会怎么样


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变成真的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变成真的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变成真的会怎么样】跟朋友聊天,经常得百度才行,因为很多新词应接不暇 。
谈起这几天的高温,朋友说了句“麻都麻了” , 我就不知道是啥意思,想起好像好多次遇到“麻”这个字了,一直没注意,这个字怎么流行起来了呢?
百度一下 , 原来是这个意思:
“麻了麻了,一般用于表达轻微的无奈、郁闷、无语等情绪,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 。”
噢,原来跟“醉了”有相似之处 , 但是比“醉了”更高级一些,因为醉了,还有外在形态上的表现,而麻了,可以依然外在形态上不动声色 。
于是麻了显得更高冷一些,更低调一些,也构成了“低调的奢华”,或许这就是同为“麻醉” , 而网络弃醉从麻的原因吧 。
网络用语的流行,层出不穷,一不小心就有一个词汇流行起来 。
但是,这种流行,并非无规律可循 。这些用语能够流行起来,肯定是因为其能够深入人心,能够比较精准地表达出人们的某种感受的 。第一个人这么用了,很多人一看,这个表达方式好 , 恰恰是我想找而没找到的那个字,于是流行起来 。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流行的表达感受的语汇 , 都与生理有关 。
因为人的心理与生理是密切相关的,剧烈的心理感受,往往会带来生理的变化,于是人们很自然的就用生理的变化 , 来表达心理的感受,而且将其开夸张,让其可见 。
比如 , 表达笑 。
最常见的是“笑死”,生命最大的事就是生死,那种好笑已经无以复加,只能直接用“死”这种生命的极端现象来表达了 。
不过死,太“广谱”了 , 除了笑死 , 其他的一切感受 , 都可以用这个极端的字来表达,比如热死、渴死、冷死、冻死 。累死……已经平淡无奇了 。
网络上其他的一些表达强烈的笑的流行语,也用生理现象来表达,比如“笑尿了”“笑吐了”“笑拉了”……都是用比较强烈的生理现象来表达笑的强烈 。
其实这个也很符合中医的理论 。
中医始终是将生理与心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喜这种情志 , 就与气缓相连 , 喜则气缓 。人一喜笑,气就是涣散的,弛缓的 , 无法集中的,因此也无法固摄人体的代谢产物,就会出现“吐”“尿”“拉”这些生理现象 。
所以,这些网络流行的语,夸张的还很符合生理规律 。
其实古人也是如此,用一些生理现象来表达笑的剧烈 。
比如“喷饭”,清代周亮工《书影》中:今人演<武三思素娥>杂剧,鄙俚荒唐,见之令人喷饭 。
是用“喷饭”这一生理现象来表达可笑 。
还有“捧腹” 。因为笑的肚子疼了,因为喜则气缓了,必须得捧着肚子才行 。宋代苏轼就有诗“鷃疑鹏万里 , 蚿笑夔一足 。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 。”
还有“绝倒”,这个绝,与昏厥的厥是相通的,也就是太好笑了,咕咚一下子倒地了 。当然绝倒也不光是表示笑的强烈,表达佩服、惊讶都可以,就像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晕倒”“我醉了”“我跪了”“我倒”,其实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表达,古人早就用了 。
还有“解颐”,颐,就是腮帮子的意思,解颐,就是腮帮子咧开了,也是用生理的现象来表达心理 。
另外 , 还有“启颜”“开颜”“展颜”“齿粲”“掩口”“拊掌”“脱颌”等等,都是用生理变化来表达好笑 。
我们现在聊天所用的丰富的表情包,比如笑的一头倒地 , 笑得脸颊咧开,笑得下巴脱落 , 其实都是古人夸张的文字表达的图片版 。
再说说这个麻 。
麻,是一种感觉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还有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木等等 。
古人认为麻和木密切相关 , 都是气血痹阻不通造成的 , 但也对麻与木作了区分 。
《证治汇补》中说:“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 。……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 , 搔之不觉 , 如木之厚 。”
并且用“麻”“痛”来分虚实,《针灸大全》:“于是察麻与痛 , 分实与虚 。”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曾经谈过花椒的“麻”,有意思的是,他将味觉的“麻”与“麻痹”联系到了一起,“盖能麻口者,即能麻肺,肺麻则其呼吸即停矣 。尝因胃中受凉 , 嚼服花椒三十粒,下咽后即觉气不上达,移时呼吸始复常 。”
麻口,是味觉感觉到的麻,而麻肺,肺没有味觉,却也被麻了,因为其功能收到了阻碍 。所以,味觉是人体其他感受的一种直观的体现 。
网络上的流行语,其实还是很值得珍视的 , 因为这往往是人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感觉 , 锐于表达自己感觉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