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东京的读后感大全( 四 )


在日本电影中 , 有很多描绘东京的作品 。
在成为近代日本首都的东京之中 , 凝缩了日本人各种各样的生活 。这本书则聚焦于电影中的东京 。
此前的电影论都是导演论、影像论、演员论等 , 很少有人注重场所 , 思考电影的舞台在哪儿 。然而 , 有“勘景”(location hunting , 寻找取景地)这样的电影用语 , 说明对于电影来说 , 故事的舞台也是很重要的 。
电影舞台不仅有着影像方面的重要性 , 与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及故事走向也息息相关 。比如 , 作为“东京电影”而令人难忘的五所平之助导演的《看得见烟囱的地方》(1953)就是这样 。椎名麟三的原作《单纯的人们》选择世田谷区的下高井户一带作为舞台 , 但是电影版则将舞台改为足立的小街区 , 从那里能够看到位于荒川沿岸千住的东京电力火力发电所的四根烟囱——俗称怪物烟囱 。改动的结果是 , 作品不仅具有作为电影的趣味 , 而且故事的平民性也更强了 。
创作者并非随便选择舞台 , 而是根据故事来考虑场所 。《东京物语》中 , 山村聪饰演的长男的家被设定在东京边郊的荒川(分洪道)沿岸的小街区 。因此 , 从尾道上京的父母到达长男家后就说 , “虽说是东京 , 但真是很远的地方呀” , 并暗中对长男抱有不满 , 觉得他没有自己想象中混得那么好 。在此 , 荒川沿岸(东武伊势崎线的堀切站附近)这一东京边郊的街区就有着某种含义 。
小津安二郎并非随便选择荒川沿岸的街区 , 而是让场所蒙上一层含义 。这本书述说着在那种电影之中被若无其事地掺入意义的东京 。
最近几年 , 像那样注重场所的电影论逐渐增加了 , 但是率先这样做的 , 是佐藤忠男先生的这本书 。因此 , 这是非常有先见性的重要著作 。
这本书并非仅仅确定场所——点出哪部电影是以东京的哪里为舞台 。佐藤忠男先生进一步地涉及——场所在故事之中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 以及导演们描绘东京的不同方法 。
他关于《东京物语》中荒川沿岸“破败边郊”的指摘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 , 他也同样指出 , 小津于昭和初期所创作的小市民电影的舞台拍摄于目蒲线沿线——当时上班族阶层所住的东京郊外 。
他还提出 , 就算同样是拍摄东京 , 黑泽明喜欢描绘充满活力的闹市 , 小津则偏好安静的东京 , 成濑巳喜男则钟意破败的巷弄 。关于导演风格不同的指摘也意味深长 。提到成濑巳喜男的战前作品——描绘浅草艺人姐妹的《浅草三姐妹》(1935)——时 , 他说 , “哪怕是大路的喧嚣 , 不知怎的也被成濑拍得有些许悲伤与凄凉 , 这就是成濑的真本事” , 很好地点出了大师成濑巳喜男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