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是最好的砝码( 二 )
“上述哪一条诘问的精神会为我们带来沈福宗故事的意义?我们如何衡量这些方法的价值?”他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 然后像他经常在耶鲁大学指导学生时所做的那样 , 把思考的任务丢给了听众 。
史景迁的中国之路
史景迁出生在伦敦附近的苏尔里 , 6岁时 , 他看到了关于中国艺术史的书 , 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 。那时候 , 人们都叫他乔纳森·斯宾塞 。
“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通过父母的描述 , 中国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抵抗的英雄形象 。而通过这些画册 , 我开始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感情 。”
1959年 , 史景迁23岁 , 在剑桥大学修英国史 。他获得一笔奖学金 , 得到前往耶鲁大学交换深造的机会 。当时的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大的远东“研究基地” 。“二战”时 , 这里是美国培养中文、日文人才的基地 , 也是研究对华、对日政策的智囊 。史景迁到来时 , 战争的色彩已经褪去大半 , 但依然能嗅到“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的气味 。
像很多面对未来举棋不定的年轻人一样 , 他决定换个专业 , 一度想去学物理或者美国文学 , 但最终转而研习中国史 。
“那时的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 , 我们真的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西方人完全不了解这么大的一个中国的历史 , 在我看来这是悲剧性的 。”
他在耶鲁大学有两位导师:一位是研究佛教史和隋唐史的芮沃寿 , 另一位是专攻近代史的芮玛丽 。史景迁开始学习汉语 , 练习繁体字 。不久 , 他被芮玛丽介绍给了来自中国的历史学家房兆楹 。
史景迁拜入房兆楹门下 。时至今日 , 史景迁依然称呼房兆楹为“老先生” 。在澳大利亚的三年 , 他在房兆楹的指导下撰写博士论文 , 并有了“史景迁”这个中文名字 , 以向中国史学家司马迁表示敬意 。
1965年 , 史景迁以一篇题为《曹寅与康熙皇帝》的论文拿到博士学位 。这篇论文也成为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他再现曹寅作为康熙家臣和耳目的秘密生活 , 反映了康熙皇帝多疑狡诈的一面 , 清王朝统治策略及特殊的君臣关系 。
回忆那段学习时光 , 史景迁印象深刻的是 , “老先生”提醒他 , 中国有很多正史 , 但研究历史 , 要去深入观察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的背后 , 往往有被隐匿的真相 。比如人们往往笼统地概括清朝初年民众对清政府的态度 , 但只要深入观察 , 就会发现不同阶层在这件事上的态度迥然相异 。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 夏至|2022夏至就是暑伏的第一天吗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孩子是只流泪的蜗牛,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就来读读这篇文章
- 宝宝|宝宝喝奶就吐还拉肚子怎么回事
- 刺客|世界十大刺客,全球十大刺客的故事
- 寻梦陈桥驿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汤圆|煮汤圆煮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