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读后感锦集( 二 )


最后 , 徐冰有看头 。书店老板总对我笑 , 还说饭不够 , 可以加 。
《徐冰》读后感(三):LCA 的推荐
艺术家徐冰的第一本画册《徐冰木刻小品》 , 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在 1986 年出版 。这本用最经济的印刷方式完成的、比小人书大一点的书 , 后来成为最受艺术院校、特别是版画专业学生喜欢的参考书 。
时隔 35 年 , 徐冰将自己 40 年艺术创作思想与方法总结的新书 , 再度交给了湖南美术出版社 。“两个平行的 40 年 , 我与湖南美术出版社都在感受着这个世界 , 从巨变的社会现场中获取着新的思想动力 。”他说 。
上周 , 我收到《徐冰:思想与方法》的样书 , 匆忙拆去包装 , 认真翻阅 , 大为惊喜 , 决定将它推荐给大家 。
这本书是徐冰在国内第一本全面的、带有研究性的、图文并茂的作品集 , 无论文字图片还是排版设计 , 都足见作者的用心 。
不过 , 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画册 , 亦不是评论性文集 。它是徐冰用作品与文字相互连接 , 勾画出的个人艺术探索的完整轨迹 。
轨迹以时间为轴 , 全面再现了艺术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 至今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 。
从他 16 岁临写的颜真卿《多宝塔碑》 , 到无人看懂的《天书》、人人看得懂的《地书》 , 再到东方禅意的《何处惹尘埃》和近年的《蜻蜓之眼》 , 整书囊括了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和纪录片等形式的六十余件作品 。
透过这本书 , 你或许可以了解作为艺术家的徐冰最为完整的思想与方法 。
与作品相映 , 书中穿插着类似于“旁白”的简短文字 。它们均来自徐冰本人 。
图与文的相间节奏 , 创造出了“电影式”的阅读体验 。在翻阅纸页时 , 文字在作品之间起到了舒缓的引导作用 , 它引导读者进入艺术家创造的空间 , 更好地理解每一件作品 。如《天书》部分 , 他这样写道:
“ 1988 年发表《天书》雏形的时候 , 起名叫《析世鉴——世纪末卷》 , 那时候对‘深刻’问题想得特多 , 而且受西方和当时文化圈风气的严重影响 , 才用了这么个别扭的名字 。
展览出乎人们的意料 , 也吸引来艺术圈之外的很多人 。人们议论着 , 我却‘失语’了 。传统的人批评作品太过前卫 , 是‘鬼打墙’艺术 , 意思是这种艺术和艺术家 , 思想钻了牛角尖;新潮艺术家认为作品做得太讲究、太传统 。我收到一些用我的那些‘文字’给我写的信 , 我不懂他们是在清算我的罪过还是在表扬我 。后来人们都管它叫‘天书’ , 我觉得可以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