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世界史》读后感摘抄( 九 )


如果说冲破父母的束缚,是朗道疯了的开始,那么在哥本哈根的生涯,则是疯了的巅峰!
此时,他常常“以一敌百”舌战群儒 。曾推动英国军工项目的牛津教授鲁道夫.派尔斯曾回忆说,在一场21天的专业马拉松谈论中,自己4天半后就累瘫了,然而朗道则是每日都斗志昂扬,侃侃而谈,而他持续的精力旺盛,正是来自于论据的充分与准确,让人无法质疑与打断 。
所以常常有科学家戏称“我们所有人都靠朗道灼伤的面包屑生活 。”这句话足可以证明,当年,朗道的强势,更重要的是朗道的雄厚的实力 。
有人说,专业上的天才,就是生活中的疯子 。
这句话诠释了朗道的专业与私生活 。他在专业上具有疯狂的钻研能力,却也在生活上具有疯了式地执着 。
1962年,朗道被授予诺贝尔奖 。然而朗道却不顾研究说和车队的拒绝,执意要去杜布纳小城给一堆夫妻朋友调节矛盾 。途中,由于道路结冰,发生了严重车祸 。
这个被誉为苏联“最强大脑”的人,在第四天“体温攀升至41.9度,按照医疗术的所有规则,他已经死了 。这是朗道的第一次死亡 。”
他的“死”激怒了苏联的赫鲁晓夫,他严厉地下发命令——不可以死!
于是莫斯科有机体复苏实验室负责人尼戈乌斯基博士,将“捐赠者的血被通过那根软管压向心脏方向 。血压立即上升到普通值的两倍,再注射肾上腺素 。”朗道奇迹般地复活了!
然而,对于一个“最强大脑”来说,死不可怕,最怕的是面对自己的无能!
尽管朗道的语言能力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可是,“朗道将一次次意识到他在许多事情上的无能为力”,尽管他说“我变得相当滑稽了”,这并不是自我解嘲,而是刺痛心扉的无助与对自我的鄙视,毕竟一个强者的心中,清醒地知道“当然不能要求太多”!
因为不计后果的执拗,而造成了提早结束的职业生涯,也许,在他躺在病床上自我解嘲时,才能明白,生活不是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发疯”可以撞击出成就型的成果,而在生活中,“发疯”就等于自我毁灭 。
其实,以有用而始,以无用而终,是每一个人的固定生存路线,只是,有的人是弯路,有的人是平坦大路,有的人是爬向山顶的路,可是,无论哪一种路,“疯狂”有限,才能“前路”无限 。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发明家的世界史》读后感(八):《发明家的世界史》让我们重新学会惊讶
名人传记最忌讳就是无脑吹,无脑吹有2种 。
第1种是作者总要绞尽脑汁拐弯抹角找角度去吹捧名人成功的牛逼之处以及过人品质,甚至实在发掘不出什么特色了还会追述到名人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过往经历,目的是试图寻找到名人之所以成功的蛛丝马迹线索,牵强附会特别膈应 。这里我点名批评一本历史书《最寒冷的冬天》在描述当时朝鲜战争美军方面最高指挥官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的时候,为了描述他的孤傲性格和老谋深算,作者追述到了他爷爷奶奶的故事,真的非常扯淡以及凑字数,麦克阿瑟70岁指挥韩战,难道临场发挥还会受100多年前他奶奶的影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