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1、汉中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
时间:每年春节期间
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是人们纪念诸葛亮而自发形成的,已传承千余年 , 是陕南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期间有古典秦腔戏、少林武术对抗赛、民间秧歌、舞狮、彩船等文艺演出;还将举办书画、摄影、灯展及猜谜活动;民间杂耍、民间工艺品销售、当地的风味小吃会聚一堂 。
2、“延安过大年”秧歌节
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秧歌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是每年一度的“延安过大年”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 已连续举办长达十五年之久,在陕北地区颇具影响力 。
3、药王山庙会
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一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四方群众在药王山聚会,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自唐宋朝一直延续到今天 , 药王山古会约定俗成,经久不衰 。
4、安康汉阴油菜花节
时间:每年3月下旬
每年3月下旬,在安康汉阴会举办“汉阴油菜花节” 。
5、汉中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
时间:每年清明节期间,为期一周
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前身为“武侯墓清明文化庙会”,是陕南最大的古文化庙会活动 , 延续近两千年 。
6、安康龙舟节
时间:每年“五一”期间
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也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
7、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时间:每年9月中旬
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在临潼举行 , 为期一星期 。其主要活动为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贵妃浴旅游、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传统石榴节庆、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 。
8、西安古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
9、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
时间:每年11月第1个周日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10、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时间: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
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 。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
我的老家在陕西,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文明遐迩 。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 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独特的风俗文化 。那里还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
我们老家的风俗业多种多样,虽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导了 。在我们老家如果家里人有过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们称这种面叫做长寿面,我也吃过但我认为味道跟普通的面条没什么区别 。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 。昔时富贵人家 , 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 。寿堂上 , 礼品列陈 , 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 。而后亲友前来祝寿 。虽然我并没有真正的见过但大家都是这么告诉我的 。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 。腊月初五 , 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等5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 , 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 。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 。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 。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了 。
陕西皮影戏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重点主要在农村 , 体制多样 , 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 , 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的水平 。
我的家乡不仅是一个旅游圣地而且还有独特的民族风俗 。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我的老家参观参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于聚培训作文
查看原文
阅读

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文章插图
2、陕西独特的风俗有哪些?一、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 , 组合成新的独特的舞种 , 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整支舞蹈热烈而充满欢快的氛围 。
二、皮影戏
皮影戏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 。2006年2月,华阴老腔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腔皮影戏源于华阴市(1990年前为华阴县),流行于渭南市各区、县及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相邻的黄河金三角地区 。老腔是皮影戏最早的唱腔,因为她在华阴、华县一带形成时间较早 , 与随后形成的碗碗腔(时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 , 故称老腔 。
三、宝鸡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 , 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
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 。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
四、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
五、绥米唢呐
绥米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 。
一、面条像腰带
最爱吃的油泼面
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 。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道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 其实,在关中,聪明灵巧的关中婆娘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 , 片片面,晾面,汤面 , 酸汤面,热碗面、扯面等等 。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 , 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 , 那也是难事 。其中棍棍面最长 。但那是手拉或者搓的,下来的就是说擀面了 。关中道的男人娶媳妇 , 大多都是要看这女人的擀面手艺了 。
二、锅盔像锅盖
超大锅盔
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 , 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80公分以上 , 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
传说一:当年有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陕西的时候,干粮已经没了,只剩下些面粉,没有办法 , 就把那面粉和水和了,弄成饼状,放在那头盔里用或烙,做好后皮黄里香,而且持久耐放,随即传了开来,那打了胜仗回去后,兵士就让妇人照着做,但没有头盔,就在自家的锅里烙了,就有了锅盔这个名字,也就有了锅盔这个面食的花样了 。
传说二:相传唐代修乾陵时 , 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
三、辣子是道菜
下饭的辣子
我女朋友就是陕西的,她给我做饭总爱做一个全是辣椒面的菜,把热油泼到辣椒面上 , 再撒上一点盐巴,很简单 , 吃起来却很香 。后来才知道那是“油波辣子”
说到“油泼辣子”,不能不提到陕西的一大名吃“臊子面” 。臊子面以其薄、亮、劲、透、香、辣、爽、诱的风味特点,深受大家的青睐 。所谓薄、亮、劲、透,指的是面条的加工效果,而香、辣则是指它的味道 。正宗的臊子面,至少需要18味调料 , 而辣子是主打调料,可以说,没有辣子,不能称其为臊子面,辣子面与菜子油的结合 , 构成臊子面油旺旺、红艳艳的绝色美味 。一碗臊子面刚一上桌,你就会被那“美色”勾引得“垂涎欲滴” 。吃过一碗 , 你会感觉汗流浃背 , 细细品味,那就一个字 , “爽” 。如果你要说出来,那就是“爽透啦” 。
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文章插图
3、陕西风俗文化介绍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 , 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陕西风俗文化介绍 , 希望大家喜欢 。
陕西历史悠久 , 早在一百多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 。大约五千年前 , 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部落在陕西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 。稷开启农耕文明,仓颉创造汉字,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司马迁著成史书绝唱……无不标志着陕西深厚的文化与灿烂的文明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文明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会孕育出独特的风俗文化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刚刚过去 。春节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陕西人一定也不例外 。春节期间 , 步入陕西的农家小园 , 映入眼帘的一定是绚丽缤纷的剪纸窗花和年画 。
陕西从南到北 , 特别在是黄土高原 , 到处都能见到花花绿绿的剪纸 。陕西剪纸历史悠久,窗花为其代表 。我们常见的民间剪纸,是单色窗花,那粗犷的风格,精湛的工艺 , 丰富的式样都寓意着幸福安康和吉祥如意 。套色窗花装饰精美、颜色搭配合理、风格典雅 。在陕西农村,大多能看到窗花 , 窗花的代表作品有“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和“花开富贵” 。剪纸窗花已成为陕西的民间工艺品 。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 , 含有新年吉祥之意 , 故名 。年画承载着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陕西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发展颇为兴盛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 , 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 其中凤翔木版年画最为著名 。凤翔木版年画是西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陕西省关中的凤翔县 。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最早的木刻雕版技法,彩印与手绘相结合,想象丰富,取材广阔 , 以线造型,设色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简洁明快 。而特别要指出的是它的民间性――由于由画稿到雕版、印刷、彩绘等各工序操作者都是乡村艺人或是农闲时的农民 , 主要销售对象又是中国西北、东北的农户,因而它具有纯粹的民间美术特色,体现了数百年来中国农民的理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尚习俗等 。
陕西年画发展兴盛,促进了陕西美术作品的兴起 。现如今,“户县农民画”也已成为了陕西著名的民间作品 。它产于陕西户县,多取材于人物、山水、花鸟等,反映田园生活,乡土风情浓厚 , 令人顿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户县农民画家作画时,注重倾注自己的感情 , 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家乡图画,色彩强烈 , 具有大西北的地域特征和农民朴实强悍的气质 。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现已拥有众多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深受国内外人士好评 。
欣赏完迷人的民间工艺品后,走进小屋,主人一定会热情地捧着一杯热腾腾的清茶递给你 。“茶”是老少咸宜的饮品 。陕西人不仅喜爱品茶,还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汉中的茶文化最为家喻户晓,汉中城乡除了商店每天顾客络绎不绝,红火的地方就数茶馆了 。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的好去处 , 许多生意人以饮茶为名寻信息,谈买卖 , 将价格,拍板成交 。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坐进茶馆小憩 。至于清闲的人,更是茶馆的常客 。在汉中,一家一户也是一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喝茶的习惯 , 还形成了“客来先敬茶”的风尚 。宾客登门,茶水当先,敬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 , 颇有茶礼 。
幽幽的清茶,沁人心脾,品完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而陕西的饮食更让人大饱口福 。
陕西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 ,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饮食文化特色突出 。
过年期间,陕西人一定要吃饺子 。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要包饺子,待到半夜子时吃 。这就是陕西过年期间重要的风俗――吃饺子 。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 , 即今天的23:00―1:00,“交”与“饺”谐音,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时间,吃饺子即“相交子时”,有“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意思 。
说起“馍”,人们一定会十分熟悉 。“馍”又称“馒头”,是陕西人的主要食品 。“花馍”又称“面花”,是陕西民间的一种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 。陕西花馍遍布各地农村,其中澄城、合阳、韩城等地花馍久负盛名 , 合阳花馍还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 。陕西花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特点 。每逢婚嫁、生子、祭祀,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以花馍为礼品 。过年期间 , 家家户户都做花馍以示庆祝 。花馍艺人把做花馍看成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大好精神享受 。他们无拘无束,任感情投入在随心所欲的艺术创造之中,让丰富的想象力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花馍,让观者赞叹不已 。
欣赏了民间工艺品,品尝了特色饮食,走出农家 , 你一定会感叹陕西风俗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引人入胜吧!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乡齐吼秦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厚重的秦川大地孕育出朴实的陕西人,朴实的陕西人热爱着厚重的秦川大地 。陕西人屹立在黄土高原上,仰头齐吼秦腔 。粗犷的秦腔依托着壮美的黄土高原传遍大江南北,传遍长城内外,让中国,让世界听到陕西的声音!
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文章插图
4、陕西风俗陕西风俗有哪些1、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 , 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的 。
2、逛大唐西市庙会: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融会了中西风情、雅俗共赏,已成为西安春节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
3、过年蒸花馍: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 。当地人以拥有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
4、祭把社火: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
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文章插图
5、陕西春节风俗习惯有哪些?黄土高原的春节显得尤为的红火和热闹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大同小异 ,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习俗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那么 , 你知道陕西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吗?想了解更多关于陕西的民风民俗就往下看吧 。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 。出来食人 , 使得人们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 , 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 。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 , 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关中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 , 象征吉祥 。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
大年初一讲究不出门 , 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 。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 。正月十四晚上 , 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 。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 。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 。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 。年终于来临了 。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 , 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 , 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 。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 。之后,全家大小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 。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 。
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 , 换新衣 , 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 , 行跪拜之礼 。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 , 财神就先光临谁家 。然后 , 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 , 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 。
【陕西的习俗,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