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往事》读后感摘抄( 二 )


他以这种方式来纾解他觉得徐骊不该被处死的命运和他的一等功是徐骊的生命换来的魔咒,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件事也在心理上对其造成了刻骨铭心的影响:“警察的牺牲,不只是生命,不只是幸福的机会,不只是个人名利,他们这些看起来无比坚强的人,内心也有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郁结,而这种情绪和心理上的隐形牺牲,更不为人所知 。”
命运,除了心理上的改写,更有身体上的改写 。
比如此案中的法医裕文君,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尸体挖掘工作中了严重的尸毒,此后,一样没法治愈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
人的内心的坍塌和重建,也许就在某个平凡的工作中,而我们回忆往事,就是为了善良、为了诚实、为了不相互遗忘 。
【《讷河往事》读后感摘抄】《讷河往事》读后感(二):行走在极恶的边缘
对于警察,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成龙在《警察故事》中的形象:身手敏捷、正义无畏,而且每次面对危险都能化险为夷 。但是,实际上,警察真的是金刚不坏之身吗?他们的内心真的没有恐惧吗?这些守护着城市和平和安定的卫士,我们对他们了解得太少 。
《讷河往事》弥补了这个空缺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本非虚构的关于警察故事的采访录,也因为作者黄蓉,她自己就曾经当过警察 。离职之后,随着对警察这份职业的深厚情感,黄蓉又创办了“真水无香”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寻访警察故事,挖掘其中的人性温度,并且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警察 。
不可因为这本书是本采访实录,就认为这是一本本干巴巴的新闻记录 。实际上,该书的文笔得到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充分肯定 。麦家盛赞黄蓉是“一个会讲好故事的人”,有着“高超的魔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书里面的故事是虚构的,而是说,作者以极大的共情去描述那些警察故事,在饱含深情的笔墨下,读者得以进入那个在外人看来有点陌生的善与恶的世界,近距离地观察、乃至体验到警察行走在极恶的边缘、与罪恶进行殊死斗争时,所呈现出来的无比勇气以及所承受到的巨大伤害 。唯其伤害是如此巨大,不仅伤害到警察自身,还伤害到他的家属,才越发凸显出他们守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高贵品质 。
《讷河往事》讲了五个故事 。有刑警、缉毒警、法医、警犬,也有警属 。有警察内心的精神挣扎,也有警察与警犬之间难舍的情谊,还有家属与警察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亲情 。
其中,同名的故事《讷河往事》及其续篇是情感浓度最高、惨烈程度最重、人性纠结最复杂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复杂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她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也是立功者、受害者 。良知尚未泯灭的犯罪嫌疑人,不仅仅衬托出了穷凶极恶的连环杀人案犯,而且也深深地触及了办案警察的内心 。其行可诛、其心情有可原 。一方面,刑警、法医们行走在极恶的边缘,面对着42具受害者的尸体,内心的义愤和恐惧,几乎溢出纸面;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家人被迫犯罪、自己也被罪魁祸首深深戕害的女犯罪嫌疑人徐骊,又让他们充满着同情,使他们在情感与法理之间矛盾犹疑 。最终,这样的内心无法派遣的人性冲突,使得办案刑警黄国华一辈子也无法走出内心的愧疚:他为犯罪嫌疑人求情,希望能免去死刑,但未果;这使他觉得自己的立功是建立在她的人头上 。这讲的何止是一个警察故事,这几乎让所有曾经有过内心挣扎的人都感同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