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往事》读后感摘抄( 三 )


如果说,同名故事《讷河往事》让人对残酷的凶杀内心充满余悸的话,《不认命就是这位刑警的命》则让人对警察的坚强品质心生敬佩 。故事的主人公鲁金祥在一次训练任务中意外受伤,此后进出医院十多次,累计住院超过1800天,多次有过轻生念头,但最终没有在厄运面前低下头 。他在单位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在全球换肝病友的事迹鼓励下,连续参加6届世界移植器官受者运动会,最终获得了16块奖牌,在另一条路上获得了人生价值 。这样的“扼住命运喉咙”故事,不仅仅激励着无数身处一线的警察,也激励着无数普普通通的人,让他们身处逆境也亳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
不必去一一简述每个故事都讲了什么 。任何简单的讲述都会削弱这些故事本身的力量 。只能说,每个故事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份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 。可贵的是,这些故事、这些人,实际上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付出,在守卫着我们的安全和安宁 。
每一位读者,都应该去认真读读这些故事,了解他们的爱与恨、苦与痛,看看他们为了这个社会、为了这个城市,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致敬警察!
《讷河往事》读后感(三):平视视角下的别样警察故事
流行文化中的警察形象,往往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侧重展现他们如何英勇睿智、胆色非凡,屡屡破获大要案 。但真实的公安工作中,警察日常经历的大多是繁琐的勤务、无尽的报告、连续的加班和由此导致的病痛,而这些往往被“英雄”滤镜过滤掉了 。《讷河往事》收录了曾经从事公安工作的黄蓉撰写的几篇警察故事,作为一名“前警察”,黄蓉在书中难能可贵地呈现了平视视角,带读者看到了警察这份职业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们,真实展现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如何看待这份特殊的职业 。
《不认命就是这位刑警的命》讲述了因身患重病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刑警,如何在家人、战友的支持鼓励下,于困境中发现了希望之光,战胜命运、战胜自我 。《“爸爸,这一次我没法再带你回家了”》以女儿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平凡民警的职业生涯 。《我生命的创口,长出了翅膀》讲述了正在读大学的杭州姑娘沈悦如何因为姐姐的命案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她带着这份伤痛进入了警察队伍,从此经历了别样的人生 。《漫长的告别》则讲述了一群警犬的故事 。
书中篇幅最长、刑事元素最多、也最为震撼的是《讷河往事》 。我曾在微信公号上读过这段故事,这也成了我阅读本书的因由 。这段尘封已久的大案至今读来仍令人毛骨悚然 。上世纪90年代初,几名案犯流窜至浙江杭州,实施了麻醉抢劫,之后因形迹可疑被苏州火车站民警细心盘查,导致案发,结果在案件讯问过程中竟牵扯出了在东北犯下的惊天大案,其骇人程度连办案民警都怀疑其真实性 。最终,根据杭州警方提供的线索,黑龙江警方经勘查,从案犯家中地窖发现了41具尸体,一起连环抢劫杀人案浮出水面,甚至惊动了公安部 。一定程度上,讷河的这起案件只是一个引子,作者并没有聚焦这起大案及其侦破过程,而是通过这起案件,着重讲述了当时刚参加刑侦工作不久,侦破了此案的杭州民警黄国华与案犯徐骊的交集,以及这起案件对黄国华的冲击 。而黄国华的人生也因这起案件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 。徐骊自首后对黄国华说:“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 。”她当时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了黄国华的脑海里,怎么也忘不掉,他的余生就被困在这个案件里 。直到多年后,他前往讷河,与办案民警和徐骊家属见面,试图解开这个心结 。而当时在杭州和黑龙江参与案件办理的多位民警、法医的故事也在这条主线外逐个展开 。在《讷河往事》续中,作者铺陈了更多与此案有关的警察的故事,其中有人甚至已不知姓名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接到苏州警方协查通报后,刑侦处的一名老民警发现派出所没有报案记录,他怀疑是麻醉抢劫案的电话报警人最终没有报案,于是在周末放弃休息,人工翻找人口登记卡,最终找到了受害人 。对他来说,这也许只是职责所在,但如果没有他的这番举动,也许案犯就不会被移交杭州警方,最终被放虎归山,从此真相不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