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方言,老去的故乡( 三 )


我们总会觉得孤独,是因为我们总以游子的心态,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用文字和普通话沟通,方言无处使用,那一份情感纽带便越发成了一条纤细的线 。
现在有没有感受不同方言的机会?
有,短视频 。
在互联网文字时代被抑制的方言们,正在短视频时代迅速重生 。
我在抖音上特别喜欢看一位叫冰洋江子的用户的内容,她也是定西人,她的父亲会在炎热的午后用大盖碗喝茶,兴起时唱起一首民歌,这一首歌唱起时,我一瞬间想起了老张,想起了大西北,想起了他跟我说的黄河和水车 。
文字还需要努力构造的环境,短视频中西北方言出嘴的那一刻迅速就复现出来,再结合上直播这个新形式,千里外的景象实时构建在我面前 。
这种传递效率的提升,让更多人迅速共情 。
如今抖音举办了一个很有趣的挑战赛,叫“西北方言大挑战”,短时间内已经达到7698万次的播放量,在随后开启的“花儿一唱美滴很”专场直播中,更是在一众知名花儿歌手的演唱下,听到了正经地道的西北民歌 。
打开挑战赛标签,一个个或段子、或配音、或探店的视频,迅速刻画出了西北宇宙下的熟人社会家长里短饮食起居,也在打破着对一个地区人的固有的刻板印象 。
这是短视频时代的红利,它要求人们展现不同,人们在文字时代的基础上,能够用本土文化进行填充,方言有了土壤,就自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在手机端复生,游子能通过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找回那个熟人社会 。
而这时我们再来看,这个过程由抖音来做,其实是水到渠成 。
它拥有6亿多日活,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横贯东西,从上至下的微观社会,短视频这种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
人们乐于在其中分享生活,通讯交友,比起电视上唱方言民歌这种形式,方言在短视频之中融入得更好,就算存在着传递的门槛,创作者的语言动作及字幕,都能将具体含义完美复现 。
抖音拉低了表达门槛,就会有无数西北人通过视频传递内容,成为优质内容创作者,将方言用最快捷的方式分享出来 。
这些人,就能塑造出一个熟人社会,而熟人社会带来的温暖,正是每个人都缺的 。
或许你听不懂西北方言,但是你看过《山海情》,喜爱那片厚重的土地,你有情感需求,你就是潜在的西北方言爱好者,就能够通过短视频了解一种方言 。
比起以往人、事、环境这样的方式,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更加高效 。
进一步讲,当刻板印象被打碎,方言有了环境能够传递时,那更多本土、小圈子文化就得以传承 。
以往我们总提花儿和少年,但是我们不懂,也没兴趣了解 。但是短视频时代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环境,就让这些文化能听,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