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旅行》读后感精选( 五 )
黄一彪:您提到华侨依托亚洲经济圈来进行侨汇流动,侨汇也加强了近代东亚金融体系的完善 。请问在您看来,在华侨、侨汇影响下的金融体系是否牢靠、稳固,是否带有社会人情的封闭与保守特征?
滨下武志:一般认为侨批在家乡与海外华侨之间具有固定、传统的特征 。但我们在东南亚做调查时,发现那里曾存在金融机构,即侨批局或汇兑局 。资金通过这些机构流转,钱一旦从海外华侨手中离开,其流动就变得非常自由,外国银行也参与其中的活动 。这里,我推荐Frank H. H. King的The Hongkong Bank in Late Imperial China,1864-1902,书中提到汇丰银行分行在亚洲、欧洲或美国等地的变迁即可反映华侨华人聚集的历史变化 。我的研究选择马六甲的汇丰银行分行,相对来说,现存有关东南亚档案中的侨批,除了最多的新加坡之外,不少出自马六甲 。我去当地访问的内容与汇丰银行分行相关,也主要咨询曾任侨批局、汇兑局的老板,发现华侨华人的钱不一定从海外直接寄汇至家乡,众多金融机构都参与了中间环节 。侨批的钱被用于投资亚洲经济贸易圈中的商品,涉及资源包括锡、橡胶、大米等,如很多来自泰国的大米被运送至广州、香港 。侨批的钱已然不单是侨批本身的钱,所涉及的商业与金融活动也由此逐渐扩大 。所以,我认为多层性是理解亚洲经济圈的重要特征,最底层为侨批的海外华侨跟他们家乡之间的双方关系,上层则有批局与商贸关系,而再上面有包括外国银行的国际金融关系 。最底层为传统和固定,但是在上层有非常活跃和国际性的金融活动 。我们也许可以说侨汇经验上已经得到了现在的衍生金融的因素 。
《华侨、华人与中华网:移民、交易、侨汇网络的结构及其展开》,东京:岩波书店,2013年 。
黄一彪:远赴欧美的华侨相较于身居亚洲的华侨,在经济行为与活动上有哪些区别吗?滨下武志:我刚刚提到了“维持”“改变”与“新开”三种方式 。中国人旅居东南亚的历史比较悠久,活动频繁,来往密切,所以他们去东南亚能维持较多共同的生活习惯,新马华侨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他们的活动时间长久 。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大规模建设铁路,不少华人前往打工 。欧洲方面则稍微不同,像浙江省温州、青田等地居民主要通过印尼、越南与马来西亚等地的殖民地网络集中前往法国或荷兰,而并非由家乡本地直接出发 。区域性的特色是比较难说的,新华侨与老华侨之间也未必有明显区别 。但他们的行为活动又与自身的历史过程、移民背景、移民地的政治情况、欧美双方的关系等均有关联,像菲律宾马尼拉的华侨华人在19世纪之前与西班牙有关系,反而在20世纪以后与美国的关系就比较密切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