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 二 )


细处着手——着手文本,感受“字字动人,句句传情”
在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之后,被他那根植在语言,内化到朗读,遵循于文本的干净而纯粹的语文课感动,并深深折服 。他对语气词、叠词、拟声词、副词,甚至标点符号的反复咂摸品读,他对节奏变化的比较朗读,对破折号的想象朗读,对感叹号的表演朗读,模拟对话的情景朗读,圈点勾画时的默读,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充分体现其对文本的尊重 。
“语文学科以‘文本’这一独特的方式呈现而区别于其他课程”所以我们的教学是要立足于文本,根植于文本,牢牢扣住文本 。“能在文本中解决的,就坚决不依靠其他” 。
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到语言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感悟情感之美,体会语文之美 。
以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为例:
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对于文本,你能都到那个程度,你就有可能教到哪那个程度 。”我特别赞同裸读,也就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的读,只针对文本,尊重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咬文嚼字的读,才能找到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亮点 。而朗读又是本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的,你不妨自己先试试 。
看看《春》中反复等修辞的运用,排比的顺序安排,动词的运用,景物及场景的设置,甚至儿化音的应用,能带给你春天的气息吗?
《济南的冬天》当中,你会用“一髻儿”来形容白雪吗?作者的景物为什么都突出“小”呢?你见过“害羞”的小山吗?这些是否都能体现“字字动人,句句传情”的语言魅力呢?这些是不是解读作者情感不可缺的细节呢?
实处着力——着力核心问题,教会学生学习
“文本细读”最害怕误入,零碎的提问,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肢解的面目全非,美感不在,思维的构建更无从谈起 。对此能抓住一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一节课的重点问题展开文本细节的研读显得异常重要 。而核心问题的提出是极不易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可以锁定单元重要知识点,结合学生疑问点,联系文本的情感共鸣点,确定出一组主要问题,再找出主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让整节课无论宏观把握,还是细处解读,都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课堂会变得紧凑而高效 。
以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是描写景物的一组优秀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其中《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属于精读课 。
锁定单元重要知识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揣摩语言之美,体会修辞表达效果,以及作文主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以及对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 。我们不难感受到编者的意图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