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皮娃娃兵》读后感100字( 二 )


这是一本类似报告文学的作品,而且跟作者阿列克身耶维奇另外一本《战争中没有女性》相比,似乎更为纯粹,因为几乎都没有添加作者的“旁白”论断 。
不过虽然一篇篇来自前苏联不同阶层,性别,职业的人物口述,但这不是纯粹的新闻报道,作者在引用这些“采访”时,应该还是作了一些修改,或者说“改良”,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有一种战斗民族所特有的诗意 。不管这是作者转述,还是翻译成中文时产生的“读后感”,至少是让书中所包含的灰色情绪,与地狱式的内容,有了一层粉饰,或温暖 。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书让我想起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同样是一出人生悲剧,里面有着天大的荒诞,以及到死都不会忘的控诉,而与《锌皮娃娃兵》相比,可能区别只是在于,前者是和平时期,而后者是所谓的战争阶段,但究其本质,也实在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大的差别,不过是两个版本的“杀人执照”罢了 。
毋庸讳言,由于作者性别的关系,让她更关心战争中女性的遭遇,如同《战争中没有女性》一样,《锌皮娃娃兵》中有很多母亲,回忆把儿子,或女儿一手抚养大,之前彼此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口锌皮棺材,那种痛苦,非常人,也非男人可以感同身受 。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第一手的战场口述报道,跟通常的战争宣传截然不同,没有那种鸡血,与浪漫化的英雄主义,只有身为一个人,最真实的感受 。曾经有句话说,在战场上不害怕的,只有疯子 。当然也会有人说,英雄并非不害怕,只是懂得如何克制……
而在《锌皮娃娃兵》中,有为了成为伤兵而自残的,也有的把战场上的真实画面,与通常电影里的进行对比 。一般总是认为,电影里是夸张的,那种被无数颗子弹打到,还会在那边挣扎着,就是不倒下……而此书中,也有人谈到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有人脑袋中了枪,但真的没有马上倒下,而是不断的奔啊跑的,好象要找回自己的脑袋一样,直到再也找不到为止……
《锌皮娃娃兵》中除了一点飘浮在平常口语之上的诗意外,没有刻意的煽情,甚至没有脱口而出的控诉,只是尽可能客观的讲述这帮最“现实”的娃娃兵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但即使如此,在篇幅不长的全书中,每一段字里行间中,都浅埋深藏着“反战”二字 。
《锌皮娃娃兵》读后感(三):荣耀与耻辱
战争是残酷的,经历过的,都是不平凡的人 。当一个人面对战争的时,会发现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战争改变了每一位军人 。
同样是战争,苏联军人却有着不同的遭遇,一个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一个是占领其他的主权国家 。一个被人们视为荣耀,一个则被视为耻辱 。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战争中没有女性》,描写的是二战时的年轻女孩,她们和男人一样在战场上拿起刀枪保家卫国,并被百姓赞誉 。而这部小说,作者以采访人的角度,通过军人自己、父母、伴侣等不同视角书写着阿富汗的娃娃兵对战争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受到的社会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