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议是非者”李鸿章
咸丰十年(1860)初,清军江南大营再被太平军一举击溃,苏、浙的形势万分危急,朝廷连下八道命令催促曾国藩率部救援,并授予其两江总督实职 。为配合朝廷援苏、援浙的要求,曾国藩把湘军大本营从安徽宿松搬到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祁门县,李鸿章却大不以为然 。他说,那个地方像个锅底,兵家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如果把大营建在这里,等于自寻死路,从战略上看十分危险,必须赶紧离开 。曾国藩不从,李鸿章再三陈说 。受李鸿章移军思想的影响,湘军上下要求曾国藩移师的呼声日渐高涨 。
曾国藩执意驻守祁门,主要由下列因素促成:
文章图片
一是曾国藩认为,祁门地连皖、浙、赣三省,皖南东部又与江苏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不仅可阻太平军由浙、赣两省进援安庆之路,力保湘军粮饷重地江西、湖北以及老家湖南的安全,而且将来可为进兵苏南张本 。二是曾国藩有意做给朝廷看,以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态度 。三是曾国藩认为,当此“军心动摇之际”,大营一旦移动,势将造成军民纷乱,出现大溃局面,还不如暂时固守祁门,“以待事机之转” 。
也就是说,李鸿章建议移军完全着眼于军事,曾国藩死守祁门则是兼顾政治 。在曾国藩看来,军事当然必须服从政治 。正因如此,所以不管什么人劝他移军,他都固执不听,说得多了,说不定还会被他嘲笑一顿 。
受到曾国藩嘲笑还算客气 。有一次,李鸿章再劝曾国藩移军,曾国藩居然十分气愤地公开声称说:“各位要是胆小怕事,都离开好了!”
不久,李鸿章果然因为反对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一事而负气出走 。
李鸿章虽然离开了曾国藩幕府,但并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他多次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及早移军” 。胡林翼不仅支持李鸿章的主张,而且说李“颇识时务” 。
紧接着,曾国荃也从安庆前线派人送来一封“情词恳恻,令人不忍卒读”的信件,用近乎哀求的口气请大哥迅速移军东流或建德 。
更让曾国藩动心的是,在太平军攻击之下,祁门大营危如累卵,一日数险,有一次太平军前锋距祁门大营仅有十八里,形势岌岌可危,在祁门坐以待毙的曾国藩再次遗嘱后事 。全军濒于瓦解之际,曾国藩身边人员“凡前言祁门可屯者”,此时也“皆更请国藩亟去” 。
曾国藩这才下定决心,将两江总督衙门从祁门山区搬到长江边上的东流(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南岸),并对李鸿章高超的战略眼光殊为欣赏 。
“祁门移军”之争产生的裂痕尚未弥合,李鸿章与曾国藩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 立春:拾“星星”的孩子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 天灾频发:狂风袭京畿 惹“火”起津门
- 李狼夜话(130)
- “文如其人”这话 相信说的是她
- “跪”着的母亲
- 我的父亲“武大郎”
- 偷窥
-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有“忍不住”的情况
- 把生活烹饪成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