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恒到此刻读后感摘抄( 二 )


当然,这些也是宇宙中的智慧生物(即人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因为宇宙中诞生了人类,才产生了所谓的这些问题,以及本书 。如果宇宙是在无智慧生物的状态下“孤独”地存在与运转,那又是另外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宇宙会不会企图“理解”它自己呢?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目标读者群,而不必企图适合于所有的读者阅读 。既然此书兼备文字的通俗性与内容的专业性,对宇宙的起源与物理时间的本质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此书阅读起来既非常有趣,同时又似乎很难以理解 。也许这是人类探索未知问题的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困境,那些让物理学家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样也会让读者有相似的感觉 。
作者也在书中说明,他的观点只是对这个问题的一家之言 。“我们会试着面对这个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答案 。”作者在一个脚注中说,“如果有年轻人读了这本书,相信这个问题很严肃(或者很有趣),值得好好关注一番,并就此开始寻找答案,那就再好不过了 。当然不年轻的人也好,年龄没那么要紧 。无论如何,如果你最后发现了时间之箭该如何解释,而且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请别忘了告诉我,本书是否起到了什么作用 。”
除了理论上严谨的论述说明之外,这本书还接近于一部长篇的散文诗,其文字的组织有很好的美感与节奏感 。对于中文译本来说,这当然是作者与译者共同完成的作品 。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第二遍甚至多遍的书,像是参加一次生命感情与理性思考的冒险 。在遥远而宏大的宇宙时空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定会有人类的智慧或者热情或者冷静地窥探着它的秘密 。
本书特别之处是保留了英文版的参考文献与名词索引,以及与译文相对应的英文版本的页码——这大大方便了那些想要同时对照阅读英文版的读者 。附录部分还用相当优美与通透的语言介绍了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目的是使更广泛的读者易于理解天文学上的数字概念 。译者是如此细心,在必要的地方加了译者注,校正了原文的少量不确切之处,能够提供附加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
《从永恒到此刻》读后感(三):试着回答“为什么早期宇宙的熵非常低”这个问题
作者肖恩·卡罗尔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英文名Sean Michael Carroll,生于1966年10月05日 。《大图景》《寻找希格斯粒子》《隐藏的宇宙》以及本书的作者 。还有一位肖恩·卡罗尔是Sean B. Carroll,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生命的法则》《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无尽之形最美 : 动物演化发育的奥秘》的作者 。两个人一个物理学一个分子生物学,不要搞混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