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恒到此刻读后感摘抄( 四 )


《从永恒到此刻》读后感(四):关于安全感、人类的力量,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主要的
在上一本《大图景》里,作者强调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和时间之箭的特殊,而在这一本《从永恒到此刻》里,他几乎全部都是在讲这两件事 。要么直接讲,要么用这两件事作为考察某个假说的标准 。他很严谨,也很专业,有些地方并不容易理解 。
进而书里讲到量子理论和宇宙发展的假说,也很有趣 。在我从小读科普书的印象中,这两个部分的知识肯定是更新了,解释起来也不再那么云山雾罩,渲染神秘 。我很喜欢 。只是读到最后关于宇宙发展的各种假说,我又感到迷茫了 。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即便再努力去理解,不懂得理论物理和数学原理的我也很难吸收 。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安全感 。
在这些色彩纷呈的解释宇宙由来或过去未来的方案之中,由于人类还不能去验证,而我也完全没有能力去验证,所以我只剩下强烈的、出于本能的判断 。甚至都不能叫做判断,而仅仅是喜好 。甚至说喜好都不准确,而该说是,我在感受自己是否感到了安全 。对,面对一片巨大的未知,我完全只能用自己的安全感去触摸它们 。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类似的事情 。毛姆在记录陪一个人造访辜鸿铭的文章里写,他以为哲学家都是些关于性情的学家,他们试图证明的是自己的性情,而非什么客观的真理 。这个出发点是很有见地的,我来补充一下 。古典哲学的三大部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在我看来重要的是伦理学,最不重要的是本体论 。那些哲学家反正最后要向别人论证的是自己以为怎么生活最为合理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成长的时代,本体论的说服力无从谈起,宗教中的规定可能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自然科学已经是指导人类生活的第一力量了,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却很不相同 。
我很难这样揣测,一种解释宇宙诞生的物理假说,是根据该研究者的性情,或曰安全感而为基准的 。因为就像书里一再提到的,一个公式会将计算它的人带到完全不可预料的地方 。所以这里面就有和过去的那些发明本体论或伦理学的哲学思考的一个本质的不同:哲学思考,在人与理论之外,没有第三方校验机构;自然科学有,就是实验和数学 。我要强调是实验“和”数学,而不只是实验“或”数学 。所以无论如何,自然科学更可信 。至于究竟什么是数学,毕竟是人发明的数学,这个层面的可能性,我认为对以上所述不构成干扰 。
所以,当我在面对数种解释宇宙创生的、巨大得让我毫无立足之处的未知时感到的不安全感,在一段时间之后被另一种安全感安抚了 。那就是我意识到,世界上总有一群人,用我信得过的方法(实验和数学),在思考着我完全不了解也不可能触及的事物 。作为一个人,我感到了人类这一生命共同体给予我的安全感 。这是人类力量的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