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同天读后感锦集( 四 )


今夜月明人尽望
深究下来,好像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带着浓浓的团圆意味 。其中春节、元宵、中秋的团圆氛围最浓.. .中秋佳节但凡没有与家人团圆的人,都不免发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叹息 。关于中秋节,相关词条大多是团圆、月饼、赏月、嫦娥、玉兔等 。很多人以为月饼是中秋节的衍生物,但其实在宋代,月饼还不是中秋节的标配,当时的月饼和包子相似,作为一种日常美食存在 。吃月饼的习俗,是从明代开始的 。当时的月饼有自行车车轮那么大,需要全家一起分享才能吃完 。而玉兔的出现倒是比月饼更加久远,作者在书中写到那只兔子在月亮上已经捣了两千多年的药了 。据资料显示,月亮上有兔子的这个传说,不仅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在玛雅神话中也同样存在 。玛雅神话中的兔子虽然没在捣药,但它曾和月神并肩作战,智斗冥王 。让人不禁感慨虽然所处的文明不同,但都有兔子与月亮的传说流传下来,这算不算一场梦幻联动?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
近年来,每逢春节,“年味儿不浓”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反复提及,老人也总说他们小时候过年有多么开心热闹 。看了书里介绍的古人如何过春节,突然觉得他们的春节比我们热闹 。
“春节”这个词出现得很晚,距今不过百年 。在古代,春节的说法是“元旦”或“元日” 。
书里有一段关于除夕夜的介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在浙江温州,人们同时保留了“分岁”和“守岁”传统 。温州人的年夜饭也叫分岁酒,分岁酒后会有“守岁”环节 。
时间推进至大年初一 。这廷的公务员们不放假,宫廷内会有朝会宴席,除了本朝大臣,外邦使者也会前来朝贺 。但是民间流行逛街、看表演、走亲访友、送明信片等 。
孩子们对过年的最大期待恐怕就是烟花爆竹了,少了烟花炮竹,年味儿立刻就会骤减 。燃放烟花爆竹的历史颇为悠久,从先秦就有关于爆竹的记载,到宋代,那时候的爆竹就和现在差不多了,在明清时代,更是发扬光大,出现了各类品种,丰富多样 。
最后 非常感谢作者侯印国教授辛苦写下的这些文字 。比起其他历史类书籍直来直往的风格,这本书更添趣味 。随着纸张一页页翻动,就能让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从一条生硬的时间线逐渐变得饱满生动 。从人民生活细节入手,细枝末节,点滴都是文化变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风月同天》读后感(四):风月同天,与古为新,文化碰撞下的古人生活变迁简史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绣袈裟衣缘》 。历史上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文,意思为:“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 。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中国文明发展也是经历了交融与冲突,在丝绸之路的驼铃中,在海上扬起的风帆里,最终在碰撞交融中结出了璀璨的花朵,浸润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