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爱情观是什么?

我喜欢一首诗,舒婷的《致橡树》 。因为它传达的爱情观:我不愿做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愿做痴情的鸟儿,为你重复单调的歌曲;不愿做汩汩清泉,时时带给你慰藉;亦不愿做险峰,衬托你的威仪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你喜欢的爱情观是什么?】爱情不关乎虚荣 。如果因为对方的才华或财富给你带来炫耀的资本而选择一段爱情,终究会繁华落后一场空;爱情不是痴情 。通过感化对方得来的爱情,往往像是牢笼,束缚了对方的身体,却禁锢不了他流浪的心;爱情不是烘托 。如果因为深爱对方而贬低自己的身价,那么爱情带给你的只有深深的自卑感和日趋飘渺的存在感 。理想的爱情是以平等的形象呈现的,就像橡树和木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相互欣赏,互相扶持 。
你喜欢的爱情观是什么?
文章图片

在真正的爱情里,完全平等的两颗心,既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也能相互碰撞出精神和智慧的火花 。尽管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回归到最琐屑的日常生活谈爱情,正如三毛所言,“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爱情最终的归宿就是茶米油盐,是远远的透过玻璃窗看到的那片昏黄而温暖的灯光 。然而在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谁也没法忽略精神世界在爱情中所占的比重 。正如这首诗所表达的,“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体精神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它会慢慢成长,慢慢完善,最终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它是你“自我”构成的要素,会决定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情观,甚至会影响你外在的气质和谈吐 。所以,在爱情里面,两个不同的“个体精神世界”能否和谐共处决定着一段爱情能否长久 。
在理想的爱情里,两个“个体精神世界”是相互平等的,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妥协和低头;是独立存在的,却又能彼此共鸣,遥相呼应;是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而不是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 。相爱的双方有着相似的“个体精神世界”,又能够相互尊重彼此的精神世界,在频繁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在两个“精神世界”中求同存异,寻求默契和平衡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
在爱情里面,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关乎年龄、经济条件、国籍、学识和社会地位,更关乎思想、心灵和精神 。想起当年三毛远渡重洋,跟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荷西结发,依然感慨万千 。虽然只有六年时间朝夕相处,便让他们阴阳相隔,可这六年当中的情感经历却值得回味一生 。“我每想一次荷西,天上就飘一粒沙子,从而形成了撒哈拉沙漠 。”每每读到这句话,我就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