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1000字

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对知识的恐惧》是一本由保罗·博格西昂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一):负重前行的思想之旅
#泛读2021 第37本,保罗·博格西昂《对知识的恐惧——反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作者凭一己之力,单挑占据主流地位的知识建构主义,同时意味着对时髦的进步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也发起了挑战,可谓真的勇士!
前半部分攻击目标较广,连康德也被卷入,所以没能压倒性地说服我,甚至引发出一系列困惑,比如:事情本身(这里不是指事物)真能完全独立于心灵存在吗?合乎理性究竟指合乎什么样的理性?是张三李四王五这些特殊的理性,还是从现象界超拔出来的纯粹理性?
好在作者逐渐收窄了打击目标,梳理出了典型观点并逐一反驳,这一部分如同鱼儿入海遨游,自在又畅快 。但进到80多页以后,经验主义之间的沉陷式互搏,把人拽入了一种近似溺水般的窒息中 。
庆幸的是,最后终究是游出了水面,上岸了 。8个小时,经历了一场重压之下的思想之旅,感谢作者!
《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二):可敬不可爱
本书另类且正统,从分析哲学角度探讨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关注的却是一些老问题(诸如心灵与客观世界,知识,合理性) 。
作者从纯粹逻辑的角度驳斥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做了很多琐碎的区分 。如要落实“所有事实都是建构的”这个想法,有两种途径:切饼干式的建构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建构主义 。但这两种版本都面临严峻挑战 。切饼干式的建构主义难以应对因果性问题、概念能力问题及异见问题 。而相对主义的版本则面临致命的两难处境:它要么是无法理解的,要么不是真正的相对主义(自我矛盾) 。
作者分别指出罗蒂和维特根斯坦支持相对主义认识论存在的谬误,基本批驳套路都是:你看啊,他有的论述是绝对果断的,有的事实是坚固客观的,他不自洽!但问题在于,事实的客观与认识的建构未必总相互抵触,绝对化的理解很容易造成稻草人谬误,而草率的归纳和概括极可能过度简单化了问题,将其内在的矛盾张力一笔勾销,轻快抹掉——与其说这种做法解决了问题,不如说它回避了问题,从而导致更大的问题 。
仅用逻辑驳倒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似乎有些困难,最后就走向了语词的纠缠,似乎对智识方面的裨益和增进意义不大 。举一个例子,作者对福柯一个知名说法很有疑问,称自己对“同性恋”的定义斤斤计较,但福柯恰恰懒得纠结定义,而是关注为什么如此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