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1000字( 二 )


只能说,以分析哲学的角度剖辨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尝试勇气可嘉,但只能respect,然后say 拜拜 。不过书里的一些内容,拿来熟悉一下逻辑论证,还是不错的 。
《对知识的恐惧》读后感(三):对知识的敬畏——反科学主义和客观主义
本书的作者保罗?博格西昂说了那么多还是没能说服我,在我看来,他对建构主义偏离了重点 。反驳相对主义的部分,整体上是批评到了关键问题上的,但是博格西昂认为建构主义是相对主义的,甚至把相对主义等同于多元主义,这是有失偏颇的 。
作者紧紧揪着建构主义不承认事物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但是建构主义并不否认“存在”,它要表达的是,存在除了存在本身外没有任何意义,存在是先于本质而呈现出一种虚无的,我们有何须花费时间讨论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物呢?建构主义只是认为,关于对事实的认识是在建构过程中形成的,建构赋予了事物属于不同存在者的特殊意义,从而脱离了最初的存在而引入到人类的话语体系当中 。作者忽视了话语的重要性,这一点福柯却做得很好 。
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反驳建构主义,即通过红衣主教贝拉明和伽利略关于日心说的认识矛盾指出相对主义存在的问题,确实如此,但这实际上不能得出建构主义是错的 。这个事情要反思的并不是红衣主教用自己的话语否定了伽利略关于事实判断的正确性,而是红衣主教利用权力否定了伽利略以及其思想的合法性——建构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妥协,但客观主义却是一种斗争 。
作者认为红衣主教和伽利略生活在不同的两个世界是一个谬论,难道不是吗?我们人类的肉身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我们的认识却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世界 。建构主义正是因为承认了这一点而获得了思想自由的尊重,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保持了克制与容忍才使得交流得以进行,共识得以达成 。
作者口口声声说自己相信有些事物诸如山峦、电子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难道这不恰恰是一种建构主义所承认的一种科学主义路径吗?建构主义并不反对科学主义的存在,而是反对科学主义的僭越,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应该完全是科学主义的,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非科学主义自身是对的,而是这种路径对我们有利,或者说是利大于弊 。但这种利弊关系依然是我们以为而并非实际可以衡量的 。
科学主义路径带来了许多问题,有的甚至危及到了人类自身,因此即便有人不相信科学,这依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一个人因为不相信科学而蒙受损失,与一个人因相信科学而享受利益或是蒙受损失,都具有同等意义上的正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