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唐朝》读后感100字( 四 )


之所以在书中提到那么多的代表诗人中,单拿宋之问“说事”,可能还是因为,对他的描述,更能体现出常华老师描述的角度,既能把诗句,诗人与诗史分开来讲,又能在适当时候辩证统一起来,同时也不单纯采信古人前人的观点,而是保持自己的立场与看法 。
《去唐朝》读后感(四):浩大历史格局下,诗人风骨观照了时代
浩大历史格局下,诗人风骨观照了时代
假如我们可以将历史用文字来再现,可以让笔下的文字钩沉王朝沉浮起落,在不同的时代里也见到相同的瞬间,那么在梳理历朝历代的史书时,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兴衰起伏的关键,在历史的点滴蛛丝马迹,也许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提及唐朝,唐诗和唐朝的诗人是无法避开的,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需要一段严谨的考据,需要文史结合的理解,让这段恢弘的历史好读易懂,但是又要让人们在读的时候不至于浅薄,要有思考深度 。常华老师的“去唐朝”系列正是如此,而《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一书,则是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审视一下唐朝文人的在这个盛世王朝兴衰之后的心理轨迹,也让我们在这里看到唐朝诗人们的悲喜 。宦海沉浮间的生命,震古烁今的诗词里,见证了一个最真实而美好的朝代 。
唐诗以“浩如烟海”来形容并不过分,在诗人的文化心理影响下,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主线,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诗人,初唐四杰、盛唐李杜,中唐白元刘柳,晚唐小李杜,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诗歌在不同的时代里都有自己的影子倒影其中 。兼之这个波谲云诡的时代大背景,读来让人感慨又深感颇长见识 。
唐诗里的杜审言,一生恃才疏狂,他毕竟是开创了律诗格式,为之定调了的大诗人 。所以《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在初唐诗人的选择中,选择了王绩和杜审言,“衙官屈宋”的典故讲述的其实就是杜审言的故事,屈原开辞赋之发轫,宋玉有“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美誉,王羲之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杜审言却写道: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的愿望依然在他心中,但是这诗歌中又满怀牢骚,在不经意间又悠然的对朝中大臣点评,调侃奚落了那些在朝中官高势大却无能的大臣们,于是洛阳再也待不下去,只能被贬到吉州当了一个小小的司户参军 。
唐朝诗中,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有李白杜甫,也有“初唐四杰”,这里一一做了点评,王 勃是高悬阁顶的星斗,一生的诗文流传不多,但是一篇《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已经奠定了他大诗人的地位,骆宾王写他是嬗变的生命意象,一首《在狱咏蝉》,表达的高洁志向时内心最直接的表达,卢照邻长叹“生兮生兮奈汝何”,他和杨炯一样,这两个人都是在真正的沙场上奔驰过的人,我们见不到的这些诗人的真实生活,在《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却从另类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唐朝和唐朝诗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