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读后感摘抄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是一本由李守奎 / 王永昌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5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读后感(一):倾听汉字背后的故事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研究透彻这些汉字,也就是还原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史 。
李守奎教授说解汉字整整一百五十讲,原本只是音频,换作文字稿则是厚厚一大本讲义 。前六讲和最后三讲简单介绍了一些汉字基础理论和作者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展望 。在专门讲解汉字的章节里,他通过拆解字形,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内容,讲解了汉字蕴含的文化背景 。他还综合了其他学者,如段玉裁的观点,从汉字演化的角度,对一些存在谬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正 。在“可、哥、歌”这一讲他也大方承认自己的观点可能不太靠谱,非常谦虚 。
在前面这六讲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爨”这个字 。最早认识它还是因为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姓爨,然后便是在课本里的一篇文言文中见到了这个字,不过也仅仅只是见到认得,知道什么意思罢了 。重新拆解分析这个字,才知道原来这么形象 。
在每一讲的开头都有讲解要点和涉及汉字,提纲挈领 。结尾有阐发与思考,加强互动感,不仅仅有知识的输入,还要求读者在汲取知识之后能有自己的体悟和输出 。涉及到古文字的字形图片用红色来印刷,突出重点 。正文侧边有注释,多为推荐阅读文献,空白处也可以边读边写批注 。这种设计我很喜欢,感觉读书是双向的,可以交流的 。书末将书里讲解时涉及的汉字做了一份检索表,按拼音排序,很方便 。浮雕烫金和裸脊锁线一直是我心头好,不多夸了 。
作者讲解汉字的主要思路是以“人”为核心 。侧面的、正面的、站着的、蹲着的、妇女、儿童、身体各个部位……这么多字放在一起,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正面的人是“大”;拄着拐杖的老人是“长”;倒写的“子”和生育有关;“歺”是表示死亡的字 。
走在路上,还是经常会看到 “禁止仃车”的标识 。家里老一辈少数会写字的把“餐厅”写成“歺厅” 。以为是错别字,其实是汉字二简的产物 。以前,我一直认为繁体字都比简体字出现得早,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不是这样 。比如“从”比“從”出现的时间更早,许多简体字也不是凭空生造出来,而是用俗体字来代替复杂的繁体字 。
书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李守奎教授对汉字科普现状的描述:“能者不为,为者不能” 。这让我想起了在理科领域,大佬难得做科普被民科怒怼,愤而离去 。而很多愿意做科普的人又水平不高,科普内容经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有逻辑上的硬伤,容易误人子弟 。因而深知科普之不易,任重而道远 。系统科学、有理有据、严谨认真地讲述汉字,李守奎教授做的就是这样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心生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