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读后感摘抄( 五 )


从字形的演变过程看,不免让人想到人类的进化历程,由弓腰驼背的猿人演变成今天直立行走的人,所以,汉字里边蕴含这丰富的历史文化 。
02.汉字的超于言功能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把世界文字分为两大类,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是通过字形与所代表的意义发生联系,而表音文字只记录字的读音 。
表意文字的数量很大,常用汉字就达3500个,通用汉字是8105个 。之所以数量如此之多,是因为表意文字是记录词语的,没有足够的量,就无法准确地记录语言 。
表音文字相对就比较简单,就是为了表音,数量也很有限 。全世界各地表音文字的字母基本上都是在几十个范围之内 。
尽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体系的代表,它不直接记录语音,在不同的地域,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达和语音,比如中国的“南腔北调”,南方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
相同的字,离开原来的读音,变成另外的读音,还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这也是汉字的超语言功能之一 。
其次,汉字还是历史文化的符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汉字本身就可以表达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比如商代的刖刑,就是砍掉人的脚 。
根据甲骨文的字形可以看到在断腿的位置有一只手拿着锯子,锯子就是用来锯腿的 。所以那个时候的假肢就非常贵,就是这种刑法导致的后果 。
此外,汉字的超语言功能还表现在文学表达和形体美与艺术性上 。比如“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仅一个“朱”字就表达出了朱颜辞镜花辞树,纵使鲜衣怒马,粉黛罗裳,也抵不住时间之流的磨洗 。还有历朝历代各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至今已然发展成了一门艺术供大家欣赏 。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间断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有的历史都依附于每一个汉字之上,它们就相当于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所以,汉字的存在对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统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民族认同的符号 。
03.高中生就能读懂的书
李守奎教授说,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最核心的力量 。因为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发展演变,不仅与它所记录的汉语密切相关,也客观记载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社会状况 。所以探寻汉字与中华文化的深层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
李教授在著作这本书时,既想让这本书成为高中生就能读懂的普及读物,同时启迪读者思考,服务于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的教学,还想让它成为探讨学术问题的著述 。
因此,这本书以现代常用字为主要解说对象,通过将熟悉的字陌生化,让读者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通过这种主动探知的方式,让读者自主思考,对汉字的认知达到理性思考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