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反思的爱 :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但是没关系,和孩子一起练习吧,始终记住,重要的不是你具体做了什么,而是你对于你和孩子的关系的姿态以及回应的可靠性,让孩子明白,你是支持和陪伴他的,你是愿意努力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的 。
《万千心理.反思的爱 :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读后感(二):反思的爱—记一本温暖的书,一次治愈的读书会
没想到,最初潜入养育读书会追星的我会对一本育儿的书看的如此津津有味 。文熙老师组织的每周三的读书会简直是我整个春三月(2,3,4)的能量补给站:不管遇到啥事儿,每个周三晚10点,十余位小伙伴隔着屏幕近乎面对面的交流提出困惑,激烈的头脑风暴,另一个视角的点醒,一句句温暖的回应,一切都像是给琐碎的生活强力注入能量,充电满满重新认真生活(p.s赶快去公众号可遇小宝看看这么赞的读书会啦!) 。特整理和记下一些所想所感来感恩与纪念如此美好的日子 。
从来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最好的答案来自父母和孩子本身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好像是误闯了火星,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模仿思考学习并成长到如今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特质"“历史”“环境”“资源“,所以啊你就是你自己的神,善于去察觉和反思的你一定会成为”你(们)“的”专家“。允许模糊,包容不确定,自己想出来的答案便是最好的答案。
<notes>: 反思tips:
1.停下来,慢下来(有意识的技能VS无意识的技能)
2.专注于当下(意识只发生在当下)
3.观察孩子和你自己的行为,并用言语来命名这些行为
4.反思行为的意义(包括你和你孩子的行为)
5.利用之前步骤获得的理解指导你对孩子的回应 。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原来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还可以用这么超然的视角:我看到了你的行动,我还能”看到“你行为背后的需求,情绪,动机,目的与意图……虽然也有误解的存在,但是这样的视角让沟通变得更有意思,能体验到更多的共情 。
一个小彩蛋是对负面情绪的讨论,特别是愤怒这种情绪引发了强烈的回应 。这么激烈的讨论着负面情绪,似乎我们也开始看到了这些情绪的意义与价值,开始慢慢的去拥抱接受这些情绪而不是否定和压抑他 。(p.s 。我的idol孙平关于愤怒的讲座——再不生气你就老了——真是绝了!!!)
<notes>: 反思的四个阶段:
1. 意识到行为,无法联系到内在状态
2.”你“的行为和”你“的情感有了一定联系 。
3.同时意识到“你”的行为和“你”的心理状态;“我”的行为和“我”的心理状态;
4.“你”“我”的心里状态之间建立起联系;——“我们”
通篇阅读下来,最深的感受的便是这种母亲式无条件支持的关系 。安慰、共情、认可、理解、接纳、支持孩子和自己 。这种接纳人本来的样子,耐受住各种情绪,不评判且提供支持的关系真的是太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