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文艺心理学》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 , 本书定价:38.00元 , 页数:352 , 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 ,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一):文艺心理学笔记
47 , 德国美学家富莱茵菲尔斯(Freienfels)把审美者分为两类 , 一为“分享者” , 一为“旁观者” 。前者观赏事物 , 必起移情作用 , 把我放在物里 , 设身处地 , 分享它的活动和生命 。后者则不起移情作用 , 虽分明察觉物是物 , 我是我 , 却仍能静观形象而觉其美 。这和尼采的意见暗合 。尼采分艺术为两种 , 一种是狄俄尼索斯式(Dionysian,酒神的) , 专在自己的活动中领略世界的美 , 例如音乐、跳舞;一种是阿波罗式(Apollonian,日神的) , 专处旁观的地位以冷静的态度去欣赏世界的美 , 例如图画、雕刻 。前者是分享 , 后者是旁观 。106 , 唯心派美学家中 , 过激者不但否认文艺可以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 , 并且主张人生和整个宇宙也必须以艺术的眼光去看 , 而不能以道德的眼光去看 。尼采就是这样想 。他说宇宙全是罪孽 , 人生全是苦痛 , 如从道德的观点去看它们 , 它们就简直应该毁灭 。但是如果从艺术的观点看 , 这罪恶贯盈的世界和人生实在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庄严灿烂的图画 。在他看 , 一切艺术 , 尤其是古希腊的悲剧 , 就是苦于道德观的日暮途穷 , 把世界翻成艺术的意象来解救苦恼 。110 , 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本来带着两种相反的冲动 , 哀怜的冲动是趋就 , 恐惧的冲动是避免 。悲剧可以同时引起哀怜和恐惧 , 所以同时给两种相反的冲动以自由发展的机会 。艺术作品越伟大 , 它所调和的冲动也就愈繁复;用寻常语言来说 , 就是想象愈丰富 , 意义愈深广 。
230 , 刚性美是动的 , 柔性美是静的 , 动如醉 , 静如梦 。尼采在《悲剧的起源》里说艺术有两种 , 一种是醉的产品 , 音乐和跳舞是最显著的例;一种是梦的产品 , 一切造形艺术如图画、雕刻等都是 。他拿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来象征这两种艺术 。你看阿波罗的光辉那样热烈闪耀么?其实他的面孔比瞌睡汉的还更恬静 , 世界一切色相得他的光才呈现 , 所以都可说是从他脑里梦出来的 , 诗人、画家和雕刻家的任务也和阿波罗一样 , 全是在造色相 , 换句话说 , 全是在做梦 。俄狄尼索斯的精神则完全相反 , 他要喷出心中积蓄得很深厚的苦闷 , 要图刹那间尽量的欢乐 , 在青葱茂密的葡萄丛里 , 看蝶在翩翩地飞 , 蜂在嗡嗡地舞 , 他也不由自主地没入生命的狂澜里 , 放着嗓子高歌 , 提着足尖狂舞 。他虽然没有造出阿波罗所造的那些光怪陆离的图画 , 可是他的歌迸出内心的情感 , 他的舞和大自然的脉搏共起伏 , 也是发泄 , 也是表现 , 总而言之 , 也是人生一种不可少的艺术 。在尼采看 , 这两种相反的美溶化于一炉 , 从深心(或为“身心”)迸出的苦闷借鲜明的意象而呈现 , 于是才有古希腊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