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五 )


? 诗的微妙往往在联想的微妙 , 精妙的意象唤起通感 , 使情感有形化
? 联想虽不能和美感经验共存 , 但可以使美感经验更加充实 。
? 联想分为幻想(漫无目的)和想象(有目的的 , 融化的联想 , 表现和移情) 。幻想有碍美感 , 为想象时有助美感 。
- 历史的回溯:
? 在中国:文艺与实用和道德捆绑 , 是道德的附庸(动听) , 强调现世 , 文学和人生的关系很近 , 所以比西方文学平易亲近;西方更加想象与虚构
? 在西方:古希腊到十九世纪 , 文艺寓道德教训是欧洲文艺的主流思潮
- 古希腊:诗人与立法者一样 , 教导人们向善
- 柏拉图:诗人被赶出理想国——感官所接触的世界是虚幻的(模仿说);诗与艺术放任情感 , 是不利是的 , 越喜欢诗 , 越会变成情感的奴隶 , 是不道德和蛊惑人心的 。【这是后世文艺和道德一切争执的出发点】
- 亚里士多德:诗是超越感官能够指出事物必然关系的;情感是人性固有的可以发泄的;评价诗和政治的标准不应相同——不承认艺术应含有道德的教训【他是古代文艺思潮中为数不到的觉得文艺与道德应该分开的学者】
- 贺拉斯:文艺的作用在教训 , 其次是快感 。文艺欣赏带来的现世的快乐是罪孽 。【中世纪的苦行主义 , 宗教色彩】
- 文艺复兴:虽然喊自由发展 , 但是仍有宗教和假古典主义捍卫道德
- 卢梭:文艺腐化自然人
? 十九世纪道德教训思潮开始动摇:
- 浪漫主义:为文艺而文艺
- 唯心主义美学:康德到克罗齐 , 认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 , 不涉及意识欲念
? 作者认为文艺的道德效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合情感而非设立界限(托尔斯泰);艺术家的任务在于保存和推广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经验 , 调和多种不同的冲动 , 尽可能发展人的可能性 。(理查兹)
- 理论的建设
? “为道德而艺术”文艺寓道德教训说
- 根本误解美感经验 。艺术的意象与人生隔着距离 , 在于忠实表现人生而非评价人生 。
- 根据狭隘的人生观 , 人性是多面的;情感自由和思想自由一样 , 文艺应该是解放情感的工具
- 压迫和利用(as宣传工具)文艺
? 美感经验是否等于艺术活动?——no
- 直觉只是顷刻之间 , 但反省与修改也属于艺术活动 。一顷刻的美感经验往往有千万年的遗传性和毕生的经验学问做背景 。
- “美感的人”与“伦理的人”共有一个生命 , 无法分割 , 因此为“为艺术而艺术”是与社会人生绝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