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读后感摘抄( 四 )


最近抽了点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阅读动力就是上面列的这些问题吧,想通过本书有一定的了解,找到答案 。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特别是本书跳脱出魏晋南北朝内部各方势力角逐的视角,而是跳脱出来这个时期的中华大地,将目光投向周边的地区,从这个视角来看当时魏晋南北朝 。另外一个就是将处于同时期差不多情况的地中海世界,将其与东亚世界做对比,抛出一个问题发人深思,为什么后来古典罗马文明彻底沦陷,而华夏文明不但没消亡,反而还向周边扩散输出了?这个两个视角,对我来说就很醍醐灌顶 。
很多时候,我们看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或者历史事件,都可能局限于当时的王朝内部,没有跳脱出这个视角,从其他视角看待问题,这可谓是我读本书的第一个大的收获吧,这也是我喜欢读一些海外中国研究书籍的原因之一 。关于上一段提到对比的问题,华夏文明为何在这样的黑暗的大动荡时代得以延续,甚至在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形成一个高峰,本书有给出作者的理解,那就是中国知识阶层的韧性,即使在政治分裂与战乱的时代,他们也能在守护古典文明的同时,将其发展的更加丰饶 。
想对魏晋南北朝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书也是值得一读的,跟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不一样,本书更有更详细的书写,而且就语言来说,就跟有一个人跟你讲故事一样,朴实易懂 。而且本书对于这个历史时期,有一个来龙去脉的描写 。让你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除了对于前序历史的描写,从历史的走向来写 。本书更是从地理的角度来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时局 。
在第一章宏大的政治分裂时代中,就给大家提到了分裂混乱四百年的根本原因是地域条件的不同,似乎有点地理决定论的意味,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自然现在是知道地理决定论不能大行其道了,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就那样,自然还是地理决定论能够用上的 。书中给大家提到分裂的根本原因,是南北的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此外,书中提到华北的异族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异族,当然,对于北方的“五胡”我们想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武陵蛮、山越等等 。我在之前是不怎么了解的 。
以前接触到“九品中正制”,导致后来形成了门阀士族,在以门第、出身作为考核人才的标准下,士族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样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官员被各州郡的“世家大族”所垄断,官员在评定人才时,任人唯亲,极为偏袒士族,对人才进行的九品划分,更是让“不计门第”的选官原则成为一纸空谈 。那这样的局面是怎么样形成的?他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在本书第三章贵族制社会形成的序曲中详细的给大家有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