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一、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 。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的人口数据有:秦朝2000万,西汉末近6000万 , 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 , 隋唐4600万,北宋1亿,清朝前期3 。6亿,清朝晚期4亿,建国初5亿多……这组人口数据说明 , 第一 , 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中最明显的特征;第二,人口总量的变化为波浪型增长 。可以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度增长,如两汉、隋唐、北宋、清前期等 。反之,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口总量就会减少,如秦末、楚汉战争时期、两汉之交、三国两晋南北朝、明末清初等 。因此,中国人口波浪型变化呈现出谷连着峰,峰连着谷的轨迹 。第三 , 人口增长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 中国人口达到1亿用了几千年 , 达到3 。6亿用了几百年,达到5亿多只用一百多年 。
二、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
远古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黄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的重心,人口分布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政局动荡长期战乱,因此,中原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北重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逐渐被打破 。特别是西晋八王之乱,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 , 流徙人口在耶90万以上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人再次大举南迁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混战不已,北人继续南迁 。于是,南方逐渐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随之超过北方 , 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
三、影响中国人口历史变化的重要因素 。
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等 。只要有可能 , 人们总是寻求气候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生存 。中国历史人口起源于两河中下游地区,东南人口密度高于西北人口密度,这充分说明了自然环境对人口变化的重要影响 。
2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影响人口的变化 。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作物品种和提高亩产量 , 都是增加粮食的重要途径 。我们虽然不能将人口变迁完全归因于粮食的多少和农业生产的兴衰,但农业发展和粮食丰收肯定有利于人口增殖 。每个朝代前期社会安定,农业发展,粮食丰收,都伴随着人口的兴盛 。北宋人口剧增 , 与南方农业发展,水稻品种增加不无关系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也与高产作物甘薯、玉米的广泛种植有密切关系 。
3 。社会环境与人口的变化休戚相关 。
社会环境中战争、政策和人口统计制度等,对人口变化有较大影响 。纵观中国历史上战争对人口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总量的减少 。三国时期的“出门无所见 , 白骨蔽平原”就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人口的摧残 。二是直接造成人口生存环境的破坏 。翻开史书,屡有“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 。“人相食啖”的记载 。三是造成在籍人口下降 。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迁徙 。迁徙人口脱离原籍 , 使国家在籍人口减少 。反之,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增殖人口 。前面所讲人口波浪型变化,就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环境对人口兴衰的影响 。
就政策而言,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是最重要的 。只要 *** 将农民与土地结合,轻徭薄赋 , 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就有利于人口增殖 。如均田制、租庸调制以及摊丁入亩的实施,对人口增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之,土地兼并,赋税苛重,人身依附加强,人口总量就会减少,其中有饥俄而死,也有人口逃散和隐匿人口现象 。前面所讲人口波浪型变化,又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 经济政策变化对人口兴衰的影响 。
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人口登记和调查制度 。人口统计制度经历了历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也成为影响历史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 。虽然历代的人口统计或残缺不全,或有可能失真 , 但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人口资料,成为我们了解中国人口历史变迁概貌的重要依据 。
文章插图
2、中国历年人口数量是多少?【中国人口变化,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中国历年人口数量如下:
2020年:14.11亿(1,410,929,362) 。
2019年:14.08亿(1,407,745,000) 。
2018年:14.03亿(1,402,760,000) 。
2017年:13.96亿(1,396,215,000) 。
2016年:13.88亿(1,387,790,000) 。
2015年:13.8亿(1,379,860,000) 。
2014年:13.72亿(1,371,860,000) 。
2013年:13.63亿(1,363,240,000) 。
2012年:13.54亿(1,354,190,000) 。
2011年:13.45亿(1,345,035,000) 。
2010年:13.38亿(1,337,705,000) 。
2009年:13.31亿(1,331,260,000) 。
2008年:13.25亿(1,324,655,000) 。
中国人口现状
1、人口增速放缓
虽然总人口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间 , 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2000-2010年0.57%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增速有所放缓 。
2、2018年以来新增出生人数持续快速下降
2018年以来 , 我国新增出生人数开始出现快速下滑迹象 。
文章插图
3、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趋势一:14亿人口零增长,努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大陆总人口2017年突破14亿 ,“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 。2035年前保持在14亿左右 。人口是我国发展潜力、发展韧性的基础性因素 。
趋势二:出生人口进入1000万平台期 , 应积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中国年度出生人口,2020年1202万,2021年降至1062万 。“十四五”及中长期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生育友好,出生人口到2035年乃至更长时间将在1000万左右波动 。
趋势三:劳动年龄人口9亿以上 , 素质提升,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 。中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为9.68亿,2035年在9亿以上,比当前欧洲人口总数多1.5亿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 。
趋势四: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低龄老人占比高 , 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大 。60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2.64亿,2025年达到3.21亿,2032年突破4亿 。
65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1.91亿,2025年达到2.21亿,2033年突破3亿 。60岁至64岁低龄老人,2020年为0.68亿,2026年突破1亿 , 2035年为1.06亿,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
趋势五:高龄老人将翻番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促进老年健康 。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020年为3570万人 。2035年翻一番多,为7960万人 。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关注影响老年健康影响因素,不断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趋势六:老年抚养比带动总抚养比快速上升,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促进代际平衡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 老年人口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30,2035年为54,2050年增长到82 。总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58,2035年为73,2050年为106 。
也就是说到205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106个少儿和老年人口 。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完善“一老一小”保障体系,促进代际平衡 。
文章插图
4、中国人口变化是什么?中国人口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一、总人口数虽在增加 , 但人口总量增速放缓 。
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虽然已超过14亿 , 但与十年前相比,仅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5.38%;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增长率便逐年下降 ,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增长率是今年的2.3倍 。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
目前 , 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而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表明性别结构正趋向正常水平 。
三、少儿人口数量有所增加 , “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
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少儿人口数量也有所增加 。受到“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政策的影响,“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并且相比2010年 , 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增加了3092万人,占比上升了1.35% 。
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未来一段时期内 , 中国人口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除西藏外 , 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 , 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5%)的省份主要有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湖北、河北 。
五、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
相比于2010年,我国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多,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8930增加到15467,翻了近1.7倍,而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9.91年,文盲率也从4.08%下降为2.67% 。
六、人口聚集效应明显,东北三省人口明显流出 。
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来看,我国人口流动依旧活跃 , 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约占总人口的35%,流动人口在十年间增长了近70% 。
七、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超过农村人口,而近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进一步增加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 。
文章插图
5、中国人口现状是怎样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将于明年4月底公布 , 目前的数据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在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 , 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万人 。由此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形势严峻,男孩多女孩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 ,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 , 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7:100 中国人口数量,13亿,人口结构 。人口分布(城镇,乡村):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 。最新的中国人口年龄分布金字塔2005年全国人口中 , 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在人口的变化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注目 。从1973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 , 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长率,减缓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 。如今 , 经过千千万万计划生育干部的艰苦努力,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 。但是 , 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 。与此同时,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却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 。无论是人口总量的继续扩大,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 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严峻的挑战 。而且,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老龄化还是一对矛盾 。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 。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 但是 ,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会因此而减慢 。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
- 凤瓜的做法,山椒凤爪的做法
- 恒温壶从100降到45需要多久,恒温壶从100降到45需要多久
- 9月份还有荔枝吃吗,荔枝什么时候成熟,夏季6~7月份成熟
- 362301是哪里的身份证,362131开头的身份证是哪里的
- 蚕豆吃多了有什么坏处,蚕豆吃多了对身体好么
- 什么材质可以放微波炉加热,什么材质可以放微波炉加热
- 广式月饼回油需要几天,广式月饼怎么回油快呀
- 乌鸡白凤丸怎么样,半边天乌鸡白凤丸
- 小青柑特点,怎样挑选小青柑 小青柑选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