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史传文学所派生出来的笔记野史和虚构故事 , 能在《天香》里融合成“上海申氏天香园绣始末传奇” , 也当得起一种“上海物质史”的评价了 , 只是这“史”不是现代的历史 , 不是《棉花帝国》、《万历十五年》 , 而是古代野史 。
王德威评价《天香》是“以最极端真实的材料去描写最极端虚无的东西” , 我以为这个评价不对 。王安忆最多是在以“最直接的真实材料”去营造“最不可描述的气韵” , 完全谈不上“描写”二字 。现代小说的描写绝不是《天香》这样的泛泛 , 举两个例子 , 第一 , 景物描写中 , 王安忆至少用了三次太阳透过树叶照到地上形成的光斑像“铜钱” , 只就只是在叙述了 , 完全没有把景物描写烘托气氛、交代环境甚至映射心情的作用体现出来 , 这不是现代小说的“描写” 。王安忆深知“描”是怎么回事 , 她告诉读者 , 绣就是描 , 那“描”起码要做到细致、逼真、造型成功 , 所以 , 王安忆是放弃了“描写”的 。第二个例子 , 小说第12章写了龙华寺的复兴对应这镇海的出家 , 而小说第35章绣佛正是镇海的孙女蕙兰为龙华寺绣蒲团 。龙华寺很像一个关键线索 , 虽然在《天香》里出场若干次 , 但王安忆丝毫没有把龙华寺作为线索来写的意思 , 这在现代小说里 , 就属于非正常的情节描写 , 完全没有引逗读者去追思回忆感受兴衰的意图 , 也就不会让读者产生罗曼史般的阅读体验 。王安忆看来是不需要我来给她批注一笔“草蛇灰线”的 , 她压根也没拿这些伏笔当回事 。你可以说她粗枝大叶 , 但她也并不想让读者有什么细致的阅读体验 , 因为一旦把这些线索坐实了 , 她想要表达的其他东西就被抢了戏了 。用非现代小说的笔法去写“中国小说” , 也是为了表达而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