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汉字冲刷后的世界( 二 )


对东方的仰慕潮水般退去,黑格尔说,那个帝国,已停滞不前 。
停滞的文化输出背后,是因错失工业革命,国力和传播的原地踯躅 。
电影《狮王争霸》中,黄飞鸿被蒸汽机水汽烫伤,又惊诧于电影放映机 。宝芝林的徒弟们兴奋地聚在白幕前,原来快放,谁都可以是无影脚 。
电影中,善意的沙俄工程师对黄飞鸿说:“蒸汽机出现会产生新的贵族统治世界,这是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避不开的命运 。”
命运终究急转,连殷墟中的甲骨文,都被仓皇运走躲避战火 。运走时,站台忽降暴雨,如苍天一哭 。
国力孱弱,传播落伍,只有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如火种般,支撑国人前行 。
那些曾经仰视中国的国家,开始反向输出文字 。
清末民初时,日本用汉语翻译了大量西方单词,反向传至中国,比如哲学、目的、医学、卫生、社会等 。
张之洞曾怒斥“不要使用新名词”,然而幕僚辜鸿铭悄悄告诉他:名词一词亦来自日本 。
中文兼容并蓄,吸纳着新词,而在那些年的流行小说中,亦可听见一个时代的心声 。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先新一国之小说 。
两年后,笔名为荒江钓叟的中国人,写了星际远航小说 。小说中,巨大的热气球飞向月球,下挂船舱中有卧室、客厅、运动场和兵器房 。
此后,种种幻想小说诞生,《新石头记》里贾宝玉坐着潜艇畅游海底,《电世界》中工业巨子黄震球借电翅飞天,神似钢铁侠 。
那些井喷的幻想小说中,充斥着对电能的好奇,对科技的渴求,以及对文明滞后的失落 。
小说家将目光望向更远处 。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幻想60年后中国繁荣,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那时中国国富民强,平时旁若无人的外国人也纷纷学起汉语来 。
2005年,韩国将首都中文名从汉城改为首尔,试图抹去痕迹,然而韩国孩童仍需学700至900个汉字,不然无法掌握语言 。
日本汉字则无从抹去,至今中国游客去日本,仍能见满城汉字,那是千年中华文明的余痕 。
【被汉字冲刷后的世界】新的故事在余痕上悄悄发生 。
90年代后,随着国力复苏,中国故事开始以新的方式传播 。
越南人迷上了《宰相刘罗锅》,因电视台早晨播放而造成全国迟到 。马来西亚则风靡《汉武大帝》,一集被切五段,每段间要插20分钟广告 。
而漂洋过海到达西方的依旧是小说 。起点上的幻想小说成为欧美读者新宠 。
他们建立论坛,互称Daois(道友),上百万人聚等更新,两年间总点击量超10亿 。其中1/3读者来自美国 。论坛上对应的知识普及越来越多,从十八般兵器到周易八卦,中国文化因新方式重新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