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手抄报内容 走进诗词手抄报内容( 四 )


《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乐府·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乐府·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南陵别儿童入京》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登金陵凤凰台》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送友人》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渡荆门送别》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菩萨蛮》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诗手抄报的资料校园手抄报是学校活动的一个老项目,能够直接涉及到读写 。
可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同学虽然有较丰富的课外书籍,可是写字能力却很差,自己办出来的手抄报字迹潦草,常常招来同学们的取笑,读写积极性大大减弱;而有的同学写字能力很强,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自己的阅读空间却很小,想抄却没得抄,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设计了一种模仿编辑部的“投稿式”手抄报,促使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共同提高 。
一、班内设编辑部 首先在班内建立一个编辑部,形成手抄报的领导核心,这就需要老师慧眼识英才,主编、副主编、版面设计、美术编辑,都需要量体裁衣,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 。
通过同学们的民主协商,大家一致同意把手抄报分为四大版块:校园新闻(或国内新闻)、少年博览、学习园地、尖尖角擂台 。
“校园新闻”可以由学生撰写校内有价值的新人新事,也可以摘抄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国内新闻;“少年博览”主要是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科技知识或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园地”是学生课内知识的延伸,任何与目前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均可纳入;“尖尖角擂台”是大家习作比武的空间,学生写出自己最满意的作文投稿,编辑部选出最好的一篇登出,该作者就会荣登本期“擂主”宝座,其他同学也可就“擂主”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价值的也会登上“擂台”的评论区 。
除此之外,还设有“幽默乐园”,登载一些雅俗共赏的漫画,让精于“丹青之道”的同学一展身手,还有报缝、“上周评论”等机动性栏目,使内容更趋于丰富 。
二、大家都是小采访人员 班内手抄报一定要面向全体,力争提高全体学生的读写能力 。
所以,在组建好编辑部的同时,我努力做好全班学生的组织发动工作,协助编辑部向全班征稿,使全班同学都成为小采访人员,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
各个版面的“编辑”都认真建好自己的“信箱”,并在“信箱”上写了新颖的广告词 。
同学们的读写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小采访人员们踊跃投稿,小编辑们有条不紊地编写,作品被印出好几份,班内传阅 。
同学们读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
一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是班里的一名小采访人员了,你羡慕我吗?可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也想成为一名编辑,做一个更成功的人 。
”没想到当编辑的欲望在这个小同学的心中竟是这么强烈 。
从这篇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主、自强,我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 。
为满足所有同学的愿望,我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 。
三、重组编委,小鬼当家 在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我采取了第三步措施,那就是重组编委 。
原来编辑部的小编辑部有了很强的编写能力,对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很熟悉 。
于是,我把重组编委的权力给了他们,让他们每个人都作为主编组织自己的编辑小组 。
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六个编辑小组,全班40多名同学各司其职,不是编辑,就是特邀采访人员,每个人都有了成功感、自豪感,各小组内的体制由学生自己设定,有的小组还制定了规则,组内每人每天练写一篇,根据作品选拔编辑,其余的人组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