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 诗词 中富金石四川分公司( 三 )


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 。
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 。
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 。
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 。
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 。
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 。
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 。
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 。
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
”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 。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
’古人云:言为心声 。
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 。
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 。
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 。
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 。
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 。
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 。
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
谁能帮我详细介绍李清照的故事?我想了解这个古典女子的世态人情和...风住尘香花已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又至清秋,宛然一帘幽梦 。
落花满院,憔悴堆积 。
黄花凋零时节,一位女子独自徒步于黄花之间,悲叹道“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
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结束 。
她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