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思想政治高的古诗词 高中思想政治的尴尬( 五 )


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 。
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
”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
“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 。
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 。
”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
龙 成的《新好了歌》...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主要指自商代、西周到甲午战争以前的政治思想 。
政治思想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
历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夏代 。
但由于缺乏信史资料,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研究一般从殷商、西周时期开始 。
经济政治背景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社会 。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政治上实行奴隶主专政,而创造财富的奴隶却处于牛马不如的地位,生活毫无保障,人身没有自由 。
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国家机器以国王为中心,形成了君主制 。
君主独断专行,对奴隶实行暴虐统治 。
奴隶常常被任意杀害,甚至成为奴隶主的殉葬品 。
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奴隶们采取各种形式同奴隶主进行斗争 。
这一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奴隶主往往采用宗教和神权的说教对人民进行统治 。
春秋末期至鸦片战争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一直处于帝制社会 。
在帝制社会,为数不多的地主阶级,拥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
在政治上,实行地主阶级君主专制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起以地主绅士为中坚的庞大官僚机构,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 。
广大农民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利,只有服从的义务 。
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帝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举行了大小几百次的武装起义 。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 。
政治思想的分期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从内容上可划分为殷周、春秋战国、秦汉到鸦片战争以前等 3个时期 。
殷周时期商代、西周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当时以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宗教世界观统治一切 。
在商、西周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与这种宗教世界观密切相关的神权思想 。
统治者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 。
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宣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是受所谓至尊无比和主宰万物的“上帝”之命来人间进行统治的 。
周取代商,给君权神授观念以很大的冲击 。
周统治者为了自圆其说,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 。
这样,神的一元论逐渐过渡到天命人事并重的以德辅天的二元论 。
在周取代商的斗争中,周的统治者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保民”、“慎罚”等政治主张,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开始 。
(见彩图[河南安阳小屯南地甲骨片,记有主宰人间的“帝”])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郡县制社会过渡和帝制社会形成的时期 。
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变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日趋瓦解,出现了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
这是一个社会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君臣无常位,社稷无常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恢复社会秩序,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认识出发,提出救世方案 。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的政治控制不十分严格,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言论相对自由 。
特别是由于战争年代,各国很需要人才,知识分子的地位较高,因而他们言政议事也较为积极而较少顾虑,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局面 。

【说思想政治高的古诗词 高中思想政治的尴尬】

当时著名的思想流派有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以《老子》书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说,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学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