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一句诗词一句翻译 为学翻译一句一译( 四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 ,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 , 十分动人 。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

【为学一句诗词一句翻译 为学翻译一句一译】

静夜思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注释】又作: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注解】:1、举:抬 。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 , 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 , 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 , 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 , 情是情 , 那么逼真 , 那么动人 , 百读不厌 , 耐人寻绎 。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早发白帝城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注释】【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
县 。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
【韵译】:清晨 , 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 , 船行只一日时间 。
两岸猿声 , 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 ,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
【评析】:??诗是写景的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 诗人流放夜郎 , 行至白帝遇赦 , 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 , 水急流速 , 舟行若飞的情况 。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 , 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 , 点明水势如泻 。
??全诗锋棱挺拔 , 一泻直下 , 快船快意 , 令人神远 。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客中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兰陵美酒郁金香 ,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 不知何处是他乡 。
【注释】又题《客中作》[注释](1)兰陵:地名 。
(2)但使:只要 。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 , 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 , 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 , 一醉方休 , 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 , 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 , 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
“独坐敬亭山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 只有敬亭山 。
【注释】[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
[译文]群鸟高飞 , 绝尽踪影 , 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 , 注视着敬亭山 , 敬亭山也看着我 , 彼此久看不厌 。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 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 , 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 ,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 , 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
长期飘泊生活 , 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 , 看透了世态炎凉 , 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 , 增添了孤寂之感 。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 , 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 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
春望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