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一句诗词一句翻译 为学翻译一句一译( 五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注释】【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 , 见到花也会流泪 。
3、浑:简直 。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 , 连簪子也插不上 。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 只有山河依旧 ,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 , 草木茂密深沉 。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 , 难禁涕泪四溅 ,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 , 反觉增加离恨 。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 , 已经蔓延三月 , 家在?州音讯难得 , 一信抵值万金 。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 白发越搔越短 ,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 , 简直不能插簪 。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 ,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 肃宗在灵武即位 , 改元至德 。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 , 被叛军俘至长安 ,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 不免感慨万端 。
诗的一、二两联 , 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 眷怀家人的感情 。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 , 情景兼备而不游离 , 感情强烈而不浅露 , 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 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
”此论颇为妥帖 。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八阵图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功盖三分国 , 名高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注释】【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 , 用来操练军队或...
三字经原文和译文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原文: ———————————————————————————————— 人之初 , 性本善 。
性相近 , 习相远 。
苟不教 , 性乃迁 。
教之道 , 贵以专 。
昔孟母 , 择邻处 。
子不学 , 断机杼 。
窦燕山 , 有义方 。
教五子 , 名俱扬 。
养不教 , 父之过 。
教不严 , 师之惰 。
子不学 , 非所宜 。
幼不学 , 老何为 。
玉不琢 , 不成器 。
人不学 , 不知义 。
为人子 , 方少时 。
亲师友 , 习礼仪 。
香九龄 , 能温席 。
孝于亲 , 所当执 。
融四岁 , 能让梨 。
弟于长 , 宜先知 。
首孝弟 , 次见闻 。
知某数 , 识某文 。
一而十 , 十而百 。
百而千 , 千而万 。
三才者 , 天地人 。
三光者 , 日月星 。
三纲者 , 君臣义 。
父子亲 , 夫妇顺 。
曰春夏 , 曰秋冬 。
此四时 , 运不穷 。
曰南北 , 曰西东 。
此四方 , 应乎中 。
曰水火 , 木金土 。
此五行 , 本乎数 。
十干者 , 甲至癸 。
十二支 , 子至亥 。
曰黄道 , 日所躔 。
曰赤道 , 当中权 。
赤道下 , 温暖极 。
我中华 , 在东北 。
寒燠均 , 霜露改 。
右高原 , 左大海 。
曰江河 , 曰淮济 。
此四渎 , 水之纪 。
曰岱华 , 嵩恒衡 。
此五岳 , 山之名 。
古九州 , 今改制 。
称行省 , 三十五 。
曰士农 , 曰工商 。
此四民 , 国之良 。
地所生 , 有草木 。
此植物 , 遍水陆 。
有虫鱼 , 有鸟兽 。
此动物 , 能飞走 。
稻粱菽 , 麦黍稷 。
此六谷 , 人所食 。
马牛羊 , 鸡犬豕 。
此六畜 , 人所饲 。
曰喜怒 , 曰哀惧 。
爱恶欲 , 七情具 。
曰仁义 , 礼智信 。
此五常 , 不容紊 。
青赤黄 , 及白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