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九下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九上语文古文赏析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赏析作者:寒砧整理 文章来源:转自网络 点击数:391 更新时间:2004-5-12【作者介绍】王琪,字君玉,华阳(今四川双流)人,王珪从兄 。
进士及第,曾任江都主簿 。
天圣三年(1025)上时务十事,仁宗嘉之,命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 。
嘉佑中,守平江府 。
数临东南诸州,政尚简静 。
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七十二卒 。
《宋史》附传王珪 。
著有《谪仙长短句》,已佚 。
《全宋词》录其词十一首 。
【作品赏析】望江南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
圆缺几时休 。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
天上共悠悠 。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
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
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
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 。
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 。
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
”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
素娥,嫦娥之别称 。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
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
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 。
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 。
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
《渔家傲 秋思》赏析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 汪帮清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
“秋来”,点明了季节 。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